十二:五色令人目盲(眼花缭乱);五音令人耳聋(听不灵);五味令人口爽(口病);驰骋畋(tia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伤害);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思: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欲有度,力行素、简、轻、淡!
十三:宠辱若惊(都惊慌),贵(重视)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不光荣),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贵身)?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思: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贵身",不以宠辱损身,不惊不喜,有我无我,非佛忘身。
十四:视而不见,名曰夷(道);听之不闻,名曰希(道);搏(摸)之不得,名曰微(道)。此三者不可致诘(究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光明),其下不昧(阴暗),绳绳兮(纷芸不绝)不可名,复归于无物(不可见实体道路)。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若有若无)。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端始),是谓道纪(纲纪,道的规律)
译思: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虚体之道,形而上的实存之道,看不见摸不到,迎随不得,是超验的存在体,深微诡秘之存在,道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