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阳光晴好的下午,我和母亲在院子里晾晒我小时候的衣物。
母亲拿起一件泛黄的背心,笑着说:“还记得这件衣服吗?这是你生日的时候,妈妈给你买的。你可喜欢啦!平时都不许小伙伴们乱摸。有一次,你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邻居家的毛毛,不小心把这件衣服扯破了,你气得跟毛毛打了一架,还嚷嚷着让人家赔呢!”
“这件是妈妈连夜给你织的红毛衣,你小时候特别怕冷……”
就这样,我和母亲坐在院子里晒衣服的席子上,聊着我小时候的事。我多想时间能静止,但母亲憔悴的面容,在提示我,时间不多了。
2
半年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我得了肺癌,晚期。”电话那头,母亲平静地说。
母亲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我懵了。我刚在工作的城市买房买车,也算站稳脚跟了。以前曾劝母亲来我工作的城市住一段时间,享享清福,可她不肯,说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还是在老家好,踏实。我只好更加努力的赚钱,希望多攒点钱,让母亲享享福。不想,还没等我尽孝,母亲竟遭遇如此劫难。
我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立马飞回老家。母亲越发苍老了,形容枯槁。我内心不住的自责:平时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这么大的事,我竟然一点都没察觉。
母亲好似看出了我的心思,抓着我的手说:“我本来不想告诉你,后来一琢磨,要是瞒着你,将来我死了,你肯定非常自责,所以,我才给你打电话。”
“妈,你别这么说,现在医学发达,卖房卖车咱都治!”我难过地说。
“儿啊,你有这份心,妈就知足啦!”母亲凄然一笑。
3
原来,村里的李大娘前两年也得了这个病,一直在坚持治疗。儿女们四处奔波借钱,支付高昂的医药费。李大娘长期泡在医院,一次次的化疗,整个人瘦的跟纸片似的。最后还是没逃过去,上个月,人没了。
“我不想跟李大娘似的,家人折腾,她自己也没少遭罪。与其让身体和精神都倍受煎熬,还不如看开一点。”母亲郑重地说,“所以,我决定不治了,在最后的日子里,我打算只为自己活,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于别的,就顺其自然吧!”
如果放弃治疗,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母亲吗?她还没享过一天清福呢!再者说,别人肯定认为我是个不孝子,在背后戳我脊梁骨!母亲的话,我难以接受
第二天,我接到公司电话,称有急事,要我赶紧回去。母亲在一旁,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可怜巴巴的看着我。我当下心头一紧:母亲最后的时光,是躺在充满消毒水味医院里?还是尊重母亲的决定,并给她最后的陪伴?哪种选择,会让母亲感到更幸福一点呢?我内心有了答案。
等我办完离职手续,再次回到老家,我告诉母亲,我答应她的要求。但有一个条件:每天写一件最想做的事,由我陪她一起完成。
母亲听完,连连点头答应。
4
第一天,母亲写的是:喝一碗老杨家胡辣汤。
我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总带着我到这家店喝胡辣汤,大雪纷飞的冬天,喝上一碗,整个人浑身上下都暖暖的,可舒服了。
第二天,做一次足疗。
小时候,母亲每天都帮我洗脚,长大后,我却从来没帮母亲洗过一次脚。趁这次做足疗,我也亲自为母亲做做足底按摩,让她舒服舒服。
第三天,买一条漂亮的裙子。
第四天,拍一套写真。
第五天,回趟娘家。
……
从第一天的喝胡辣汤,到最后一天的在院子里发呆。我始终陪伴母亲左右,一共347天的陪伴,完成了347件想做的事。最后,母亲拉我的手,安详地走了。
我的内心竟然很平静。是的,我和母亲都很知足,最后的这300多天,比我们一辈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都要长。
母亲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她想要的幸福,却是一件件如此平凡的事。我想,孝顺不分形式,哪怕只是最后的陪伴,只要母亲感到幸福,不孤单,我便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