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5000年上下文明看起来,我们的文明是非常深刻的。其中更不乏许多流传民间的俗语,饱含深意。那“门前不点灯,后院不亮堂。”是什么意思呢?中华文明的俗语大概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句俗语,不仅有表面意思,还有深层意思。
“门前不点灯,后院不亮堂。”的字面意思
首先,我们可以按他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字面的意思就是如果门前不点一盏灯的话,后院就会显得昏暗。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居所很有讲究,不论前堂还是后院,都尽量保持要光线充足,良好的光线会关系到一个住宅的风水,这与古人对太阳的崇拜有关,与之相反的是古人厌恶不亮堂的地方。
从古人的建院习惯来看,古人的住宅大都选择院式居所,居所四周有围墙,且一般后堂选择封闭起来。这就导致了前堂的光线要优于后堂。所以,如果到了傍晚前堂不点灯的话,后院的光线会很差,以至于后堂会不亮堂。
“门前不点灯,后院不亮堂。”深层意义
其次,这与古人的人格智慧有关,中国人向来讲究做人要高风亮节,高风亮节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从古至今能名留青史的无不都是这样的人,而与之相反的卑鄙无耻则是留下了千古骂名。
古人认为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能做偷鸡摸狗的事,而是让自己置身于光亮之中,不让自己处于阴暗的地方。所以,古人要以前院做标榜,而勉励自己成为一个高风亮节的人。
古人认为自己做一个高风亮节的人很重要,因为自己的作风既体现了父母的作风,也是后人的标榜,所以,门前不点灯是指如果自己不做一个高风亮节的人,那么自己的后代也不会是一个高风亮节的人。说到底这是暗指一个家的家风问题,一个良好的家风传统能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所以,古人对家风问题尤为重视。
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对于家风的重要性,我们从各种流传的小故事中就能看出来,比如说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曾国藩家书还有其他历史名人的家规等等。古人也意识到,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家风,家族才能生生不息的发展。
因此,历史上有众多的有关于家风故事的流传,就比如说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曾国藩家书,以及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等。甚至是普通普通百姓家里,也有自己家族的家训。而且严格要求族内的人从小开始熟读,并以此作为他们为人处世的标准来对其进行赏罚。
家风是几代人的传承
古人把这句俗语的前堂比作父母,把后堂比作自己的后代,这是一种传承关系,一辈到一辈才能累积成的家风。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自己品性的修养和对后代的标榜作用,这不仅是关系到自己的声誉,更是代表着几代人的传承。
所以,家风是一个家族内部的因循归因,一代人传承给一代人,继而一代人继续仿效传承给下一代人,因此古人对自己的家风如何特别在意。而这也很好地诠释了“门前不点灯,后院不亮堂堂”的暗含深意。
如何保持良好的家风
在意识到家风的重要性之后,古人就对此下足了功夫,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家规家训,要求族里的人必须从小熟读家规家训。比如曾国藩家书就是曾国藩为后代而特意立下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现在我们看过之后直呼了不起。
为此古人更是不惜为族内的人请教书先生,教他们学问的同时也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比如贾宝玉家族里更是每年花费重金为他们延请教书先生,只为他们能传承先人做人的学问和继承家族荣耀。古人在保持良好家风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门前不点灯,后院不亮堂。”字面意思是古人喜欢生活在一个亮堂的环境中,表示前院点灯能照亮后院。而深层意思就是,古人为塑造一个良好的家风,以前人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从而为后代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