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将五言近体诗分为三个大类:简单句、复杂句、不完全句。三个大类又细分为九十多个小类,几百个细目。
这么众多的句式所使用的例句,都是五言律诗的对仗句。
但是,在众多的对仗句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上下联的句式,其实并不完全一样,或者说句式似乎一样,但是句法却有不同。
但是,有很多这种特点的对仗,看上去却很工整。
这一篇,就简单说一说对仗句的细微差别。
一、句式结构不同的对仗
1、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王维《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王力先生用这首诗的颈联来举例: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从字面理解:空谷对青山,归对背,人对日,少对寒,还是很工整的。
但是整体来看,上联的句式是:空谷归人-少,fnvN-F,4-1结构,前四字是名词词组,后1字形容词。主语是:(空谷)归人。 少,是谓语。
下联的句式是:青山背日寒,cN-vn-F,2-2-1结构,或者:cN-vnF,2-3结构。主语是青山,(背日)寒是谓语。
上联是:人少,下联是:山寒。但是人在上联第4字,山在下联第2字。
2、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杜甫 (唐)《闻斛斯六官未归》:
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
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
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这首诗的颔联也很有特点: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本对翻,卖对令,文对室,为活对倒悬,也算工整。但是组合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本-卖文为活,其实是1-4结构,翻令-室-倒悬,是212结构。
这类现象,虽然句式有差别,但是阅读时音步相同,所以吟咏时,节奏还是一样的。
古人对仗灵活多变,善于变通。这是严格律法之下的机巧之作。
二、句式相似,词性不同的对仗
词性,句式略有差别。类似句式中,偶有词性不同的对仗太多了,例如副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动词,名词对动词等。
1、名词对动词
例如: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出自王维 (唐)《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q表示数目,颈联这两句诗用了4个数目字:五、三、万、一。
五湖-三亩宅,qN-qnN,万里-一归人,qN-qvN。亩,名词n,对仗归,动词v。
2、动词对副词
例如杜甫《上兜率寺》颔联: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颔联为: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NN-v-BB,NN-d-BB有,动词v,对仗自,副词d,动词对仗副词。
3、形容词对动词
很多句式中,形容词作谓语,与动词相对。例如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地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颈联:月-明-垂地露,云-逐-渡溪风。明对逐。
这些不同词性的对仗,往往是某一种词被活动为其他词性,或者某一种词代表了被省略的动词。
例如:明是形容词,但是有照明之意。自,是副词,但是有出自之意。
另外,处于修饰语地位的词语,其重要性较低,例如“归“”人的中心语是人,至于是归人,还是客人,还是闲人,都不影响某人是一个名词语。
三、句对,意不对
还有一种显现,上下联的句式相同,但是理解句意时却有差异。
1、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例如: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这两句的句式都是:fN-nv-F。
上联是倒装,可以看作:天共片云远,月同永夜孤。可以把天、月看作主语。天远,对月孤。
还可以看作另外一种倒装:片云-共天-远。下联也是倒装:永夜-同月-孤。也可以把片云、永夜看作主语,云远,夜孤。
但是,从句意来说,下联真正的主语,既不是永夜,也不是月,而是省略掉的人物。永夜里,人与月同孤单。
可以看出来,上联主语是云,下联主语是人物(被省略了),云远、人孤。
不过,从字面含义来看,这两句对得很工整。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结束语
在古人五律中对仗时,往往字面相对就可以了。
字面相对,可能句式不对仗,可能句意也不完全对仗。这都可以看作对仗上的变通。大家学习对仗时,了解了什么是借对(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更容易理解今天说的这几种现象。
掌握各种句式,就可以灵活使用对仗的技巧。技巧多了,就更容易通过严苛的格律来表达诗意。当然也不会总是把“因律害意”这种话挂在嘴边了。
这就是所谓的功力。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