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暖,是在一起
原创:薄海岚
(一)
其实,那些年的冬天,是滴水成冰、北风凄厉的严寒,可也许是因为,失去的总会觉得更加美好吧。那在凛冽的冷风中呵出的团团热气,沉淀在时光的深处,每每在记忆里飘起,展开的却是一幅幅最温暖的画面。
孩提时,一味地在外面的世界里沉迷,以奋不顾身的姿态在冰天雪地里疯玩,常于不知不觉中把手脚冻僵,也总是在回到妈妈身边的那一刻,才会感觉到手脚的疼痛麻木。她总会一边嗔怪着“不会享福”,一边把我像冰块一般的手掖到她热乎乎的胳肢窝里。红肿的小手便在贴心的体温里,慢慢地恢复了知觉。那暖,是爱的电流吧,几十年后,仍然会在心里引起温暖的颤栗。
等到了知道享福的年龄,最贪恋的是老家的锅屋。锅屋分里外两间,外间是灶火通红的大锅台,连着里间热乎乎的大炕头。灶间,妈妈“呼通通”拉响了风箱,炕上,是兄弟姐妹挤在一起的欢声笑语。炕头上那台四四方方的小电视机,总是次次啦啦翻着满屏的雪花。记忆里,妈妈烧的炕头好热,烙人屁股,坐在炕上的我们,要像烙饼一样不断翻转。
随着村庄平房的消失,那暖暖的炕头也成了渐渐遥远的过去。
其实,炕头的温度是比不过楼上供暖的舒适度的,之所以在心里那么怀念,是因为那些时光里,融合了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幸福从来都无关条件,冬日的温暖,就是其乐融融地在一起。
(二)
每个周六,姐妹俩忙完一切,跑五六十里路,奔到妈妈身边,时间只够忙碌完一顿饭。来去匆匆间,这一顿饭,妈妈总要打几个电话,总是希望大家都能聚在一起,哪怕只是一顿饭的功夫。
老家社区的供暖几年来一直搁浅,今年暖气初供的时候,我和妹妹就动员妈妈来县城过冬,但她一直坚决拒绝:“俺不去,俺不冷。冷了就开空调。”可是,空调制暖并不舒服,何况大多时候她一个人在家,都不会开空调的。
上周,我和妹妹轮番轰炸,终于打通了工作,她答应来住几日,还一个劲地强调,就住一个星期。
我家住四楼,对于腰腿不好的妈妈来说,下去一趟很不方便。她总是觉得,自己在家里也没感到有多冷,再说住一楼也很方便,等听到楼下有邻居说话的声音,就下去和大家一起拉呱、晒太阳。
对于她来说,在老家的冬天,还有邻里之间在一起晒太阳的温暖。
几日里,我感受到了妈妈手机的温度。电话常常响起,有久未见到她,询问她去哪里了的,有说去送菜叫不开门的,有要给她送渣腐的……
每每看她笑着放下手机,我便打趣:“恁老人家这到底是怎么混的啊?怎么从来俺的手机只要一响就是广告啊?”
在老家,妈妈有常在一起的闺蜜。说起妈妈的闺蜜,上下跨越了几十年的代沟,有九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有三四十岁的小媳妇,竟然都和七十多岁的她,常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记得有次回娘家,妈妈和我在家半日没下楼,她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闺蜜就上来了,第一句就是:“原来是家里来亲戚了!我说今天怎么没见你,还以为你丢了呢!”她们就那么旁若无“我”地聊起了家长里短,让我感觉母亲真是一个适合倾诉的对象。
邻里之间也会有些不和谐的音符,大家都喜欢向她诉说。
“谁在我跟里说什么我都听着,咱不给人家传话,能说好不传坏。大家天天在一起,还是都噶胡(相处)好了才好。”
也许,这就是大家喜欢和她在一起的原因吧。有一颗平和的心,胜过所有的语言艺术。
和妈妈在一起,是絮絮叨叨中的温暖。我常常随她的话题回到过去,翻检着那些共同的经历,就像回到了从前,我还是那个在妈妈身边的孩子。也会静静地聆听,任她一个人逆着时光的河流,追溯着祖辈的印迹。那些经历,使我觉得妈妈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收藏着我听不完的故事。
和妈妈在一起,她的眼睛里都是你。无论我做什么,她都里里外外跟在身边。就像小时候,我跟在妈妈的身边,亦步亦趋。
有妈妈在身边,厨房里的忙碌更有热情,厨间的烟火自是有了温度,平淡的一日三餐里,有着活色生香的鲜活感。
每次接送儿子出门,总会有妈妈千篇一律的千叮咛万嘱咐:“路上不要急,那么多车,一定要慢一些!”
有时候孩子放学出来得晚,等回到家,妈妈就会迎上来:“怎么会这么长时间?吓得我心里咚咚跳。”
出去买办稍一逗留,妈妈的电话就会紧跟而来:“你怎么还不回来?”
妈妈在家里,回家的脚步总是要快一些,那是温暖的无声召唤。
妈妈喜欢看电视,常常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叹道:“你看现在的日子多么好,竟然还会有人作乱。比比过去,真应该满足,现在过的这不是天上的日子吗?”
是啊,真得好好珍惜。
(三)
每次放学后,儿子都要在楼下逗留,得百般催促。但姥姥在家里,他便对回家有了紧迫感。每次接到他,第一句话就问:“姥姥在家里干什么的?又看电视的吗?”
他对姥姥的生活也做了一些安排,经常让妈妈出几道简单的题让姥姥做,说是得练练脑子。还一有空就搬出象棋,非得和姥姥来一局。整得她一个劲地自嘲:“哎呀,你和我下棋啊,这不等于和木头下棋一样吗?”
和姥姥在一起,儿子就成了世上最完美的孩子。花白的头发下,那双眯细了的眼睛,总是会带着欣赏的目光:“俺这外甥,怎么看都是帅!”
“这孩子小手怎么这么巧,画的画就像真的一样!”……
平时我在儿子面前夸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而姥姥对他的肯定让他感到很受用,心态会放松很多情绪也总是很高涨。孩子都是喜欢夸的。这应该就是儿子喜欢和姥姥在一起的原因。
这也使我得到反思。两代母亲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妈妈这一代做母亲的应该总是看孩子看自己的好。而我,却常常会拿人家孩子的长处来相比,动不动就说:你看看人家怎么怎么!这应该是一种变相打压的教育方式。
这也源于两代母亲不同的心态,在妈妈的眼里,她的孩子再普通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这代人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可能是过于急躁,过于紧张、焦虑了。
冬日的暖,氤氲着在一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