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修课第七课,翁老师
主题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老师建议有成人补充两大体系的知识,心理学和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如何了解人,哲学让我们懂道理,明是非。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原本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会失败,可见心理干预对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在中国70%的成年人有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生活里的能量分三种:
正能量(打鸡血);
负能量(各种不满抱怨,会得抑郁症);
真能量(真实的展示自己,了解自己,成人的世界几乎看不到,只有孩子身上有)
然而33.8%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而且数字还在急速上升,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也更加急迫。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任性(自私)
娇气(依赖)
退缩(胆小,不敢尝试)
孤僻(不合群)
懦弱(承受力差)
自卑(不认可自己,不自信)
等等
对应的行为有,咬指甲,抠鼻孔,撒谎,暴力,偷窃等等。
蒙特梭利就曾指出,孩童从出生就开始受到成年人的压制,人们竟对比毫无察觉,孩子的心理问题来自于父母。
父母心理健康了,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父母是本源,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孩子。(这也是我积极学习幼儿教育的原因,不想因为自己的懵懂无知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儿童心理的五个层次的需求,由低到高,分别为:
生理需求→安全感→独立感→归属感→成就感
分别来简单说明一下:
生理需求
0岁开始,吃饱穿暖的需求,满足这方面需求要注意的是,爱而不宠,不能给予太多物质方面的需求,以防物极必反。
安全感
2~3岁,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烈的依赖感,最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要给予孩子关爱与耐心,做到不骗不吓,否则会带来不良影响。比如家长要离开孩子出去,一定要告知孩子,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要守信用,这样孩子才能安心。也不要吓唬孩子,在孩子哭闹时说“再哭就不要你了!!”等等吓唬孩子的话,孩子会当真,会非常害怕。这两种行为都会让孩子产生父母不要自己,不爱自己的念头,极度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建立起来了,后面的独立感才可以建立,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后面每一阶段的基石。
独立感
3岁,主观意识形成时期,自我意识强烈,喜欢尝试,父母大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三不伤害原则即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带而不代,带领孩子而不代替孩子。独立感强的孩子爱思考,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独立感建立的好,对归属感的建立有很大帮助。
归属感
5岁,有得到认同和表扬的需求。归属感从同伴那里得到,在集体中发展。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协作,分享,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得到认同,融入集体。这个阶段发展好的孩子,活泼,大方,爱笑,积极,这一阶段为后面成就感的形成打下基础。
成就感
成就感是自信的来源,有在同伴面前炫耀的东西(非指物质),比如能完成一件事情,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成就感强的孩子,坚强,自信,有担当,喜欢接受挑战,并能坚持完成任务。
这些需求由低级到高级,是需要一个一个建立的,先建立好安全感,才能建立好独立感,再到建立成就感。孩子在哪个阶段的需求没有建立好,就会有对应的表现。比如孩子爱哭,是安全感缺乏,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孩子自理能力差,是独立感没建立好,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自己要忍住不要插手。
对于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不要一切为了孩子
(自己和家人一样重要,溺爱孩子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
不要企图控制孩子
(在家长的严密控制下,孩子会胆怯,自卑,逃避,叛逆)
不欺骗不恐吓孩子
(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也会让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不要当众批评,嘲笑孩子
(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羞愧甚至怀恨在心)
孩子健康心理的训练方法
自我暗示法
比如经常暗示孩子某件事做的好或某项能力强,会让孩子往这些积极的方向去发展。比如暗示孩子懂礼貌,上课认真,爱读书,做事仔细等等。
集体疗法
在好的环境里,在同伴的肯定里,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就是好的氛围对孩子的积极影响。
情景假设法
孩子犯了错误,比如偷东西,不要直接询问,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假设有一个孩子或者小动物做了类似的事,假设里不要指定孩子的行为是偷东西,并告知丢东西的人内心的感受,让孩子感同身受,故事说得好,孩子就会主动将东西还回去,而不再范。这样做没有质问,没有伤害孩子,让孩子心甘情愿的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
行为训练法
对于孩子的不合作行为家长可以说出一大堆来,什么不洗手,进门不脱鞋,玩具到处丢等等,我们需要做正向的强化,避免负面强化,如我上一篇笔记里的白熊实验,想要避免什么就不要重复什么,不说错误的做法,只强调正确的做法。但这有些时候依旧不管用,就要用到行为训练法,重点在行为,而不是语言。比如想让孩子进门脱鞋,可以让孩子把脱鞋,进门,再出门,穿鞋,再脱鞋,进门,再出门~~~这个过程反复做上21遍(可能用不了这么多遍)孩子就会记住这件事,不会再范。用行为来影响行为。
冷处理
在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首先要冷静,不要用语言暴力去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比打孩子更加严重。不批评,不责骂,不惩罚,让孩子渐渐冷静下来,孩子冷静下来,才能思考,才能接受教育。在情绪不好情况下的教育都不是好教育,切记,对孩子心理的训练要以不伤害孩子为前提。
教育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心智,是帮孩子点燃一团火,而不是灌满一桶水。
提问回答
问题一,孩子没怎么爬就学会走,而且错过语言敏感期,现在有孤独症倾向该怎么办呢?
老师答:错过敏感期,很多事情就很难弥补,孩子爬对提高注意力有帮助,在语言敏感期要多跟孩子说话交流,多朗读,不要让孩子用手势代替语言。建议带孩子去做感觉统合的训练。
问题二:儿子四岁,恐惧睡觉,包括午休和晚休,什么原因?怎么办?
老师答: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安全感不足,受到惊吓,心理有阴影,家长陪伴少,需要家长多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孩子身体过于敏感,难以适应环境,需要去做感觉统合训练。
问题三:孩子多动症,停学了,怎么办?
老师无语了,很痛心:家庭教育不好导致了孩子注意力缺陷,语言发展迟缓,自闭多动等等,严重的需要求助医生,家长已经无力独自解决了,需要做的是多一些包容,耐心和关爱,毕竟这是由家长自己造成的。
父母一定要重视幼儿教育!!
父母一定要重视幼儿教育!!
父母一定要重视幼儿教育!!
学习心得:
首先父母要心理健康,有不良情绪的父母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父母首先要自知。
了解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在哪个需求上出了问题,就要对应去解决,重新建立那个阶段的需求,尤其是孩子2到3岁的安全感需求的建立,想办法多陪伴孩子,给予专注的爱和足够的时间。
孩子敏感期错过后,很多能力想要弥补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有些甚至难以弥补,一定要关注儿童敏感期的发展。可以自行去补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敏感期以及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孩子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以上
希望我分享的笔记会给大家一些提示和帮助,欢迎留言讨论儿童教育上的问题,后面尽量多花时间写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我们一起成长,为孩子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