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从来没有写过语文教学反思,也许是因为不是自己专业,也许是对语文不屑一顾,年轻人总是那么气盛。这些年一个科教专业的教语文,似乎也教出了点点趣味,开始享受课堂,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诵读。原来语文是这么有趣。以前教高年级最开心的是和他们聊水浒、聊红楼,和他们一起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表演节目,上阵杀敌。似乎在课堂上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口子,让我可以把所思所想讲出来。有一阵子觉得在课堂上太欢乐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神经病? 现在教低年级,教室就好像是一个时空穿梭机,一个20几岁的青年一下子穿越到了七、八岁的年纪,做一些孩子们才有的动作,实在是很解压,觉得自己还年轻。既然我是一个半新不旧的老师,自然是要半吊子上公开课的。
上周上了一节《敕勒歌》,我觉得是目前为止我上的比较好的课了。 记得最开始上公开课,亮点非常多,但是教学目标并不突出,自己上的也很累,重点是那些亮点都舍不得删去。后来听了人家老教师的课,慢慢的也学会了提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自己上课就轻松一些,目标更明确。再后来看名师的课,发现名师的串词很有趣,教学原来可以加入表演的成分 。在为中国而教的时候就知道语文是要让学生多读的,但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多读又不觉得烦,现在发现串词是个好东西。
上《敕勒歌》这篇课文是因为我最近特别喜欢诗词,在上之前看了一些其他老师的课,当然像我这种没什么经验的老师,总需要借鉴一下其他名师课上的亮点,说白了就是东拼西凑。不过我觉得这种模仿也是有意义的,从中学到了许多。那这次上公开课我学到了些什么呢?
一、注意读写练习,培养学生语感。
这节课我通过串词,重读词等,指导学生学会读诗句,读出草原的那种壮阔美。我始终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些感觉学生语言上讲不出来,但通过朗读他们能够体会得到。这节课从读准字音,理解诗意,创编诗歌,三个板块入手把朗读穿插其中,自读,齐读,指名读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我感觉学生读的比我平常读得更好。在以前那个学校上课前,我从来不去试课,一是对自己不自信,怕上的不好,但明明知道试课就是为了找出问题来的,还是不敢。二是自己的拖延症犯了,写个稿子要半天,做个PPT要半天,自己试讲也要很长时间,一直拖拖拖没有提前准备。来了这个学校,给我安排了一个师傅,所以还是大着胆子去试了一下课。从师傅的嘴里,我发现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知道要让学生多读,但我不知道如何让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更好,我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在指导天苍苍,野茫茫这一行时,我想让学生读出草原的辽阔,但我老是说:“再把草原读大一点。 ”这样孩子们的声音就越来越大,但是却没有那种辽阔的感觉。我应该是从重读慢读方面入手,这样学生才不会只关注声音的大小。后来我还上网去查了一下朗读的符号,朗读也是一门学问啊!我发现要成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关于诗歌创编,我是战战兢兢加进去的,我觉得学生还达不到创编的水平,但我又想尝试一下,看看能发生什么化学反应。果然学生们出现了一个创编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于是我索性改变方法,学生们一起创编,这才编出了一个永明歌。也许课堂就是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我需要学会随机应变,接受这种预期与现实不符的状况,然后做出决定。如果下一次上课,我还会有写的环节,在这之前我要锻炼学生写的能力,真正上公开课学生才有东西可写。就单纯的写诗吧!我觉得写诗很美。
二、教学目标的对照和筛选作用。
过去总觉得我是在给课堂做加法,尤其是第一次上一年级的公开课《比尾巴》,整节课非常闹腾,又是拍手读,又是做动作读,反正只要是别的课上的亮点都加到课堂里面去,甚至有一个老师觉得我是学体育的老师。之后上《慈母情深》,分析课文分析得非常细致,整节课上得很是辛苦,从教学设计稿写出来,我就意识到我一直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但又不知道怎么改。那是第一次上高年级分析课文这种类型的课 上完之后一个老师问我,我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一问就把我给问蒙了。我只知道要把课上得有亮点,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上我也没有任何的教学目标,我甚至觉得教学目标就是一种摆设。再到后来上《猴王出世》我还是没有写教学目标,但我看了其他老教师的课,别人的课是围绕三个问题来开展的,然后我就设计了三个问题。于是我也这样做,那时也只是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想法。我很想摆脱模仿的圈子,但一个东西从无到有,还是需要多看,多实践,才能做到原创。
直到上科学公开课,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真的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你筛选教学环节,让课堂既不那么闹也不那么静。写教学设计前,我没有去看其他课例,所有的环节都是自己围绕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想出来的,严格控制时间,能完整的上下来,我就觉得我很不错了。这节课让我明白根据目标来设计环节,可以摆脱模仿的怪圈。
在进行《敕勒歌》教学设计时,我就想着不搞那些虚的,教学目标不要太多,免得我自己达不成,教学目标也不要太难,免得学生达不到,教学目标更不要太过于仰望星空,要脚踏实地,免得落入喊口号的尴尬境地。我希望我写出来的教学目标,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基本上我都是采用这样的句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反复诵读与划分节奏,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见这个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抓重点词理解诗意,体会大草原的壮美。(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唱诗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起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因为是上语文课实在是不敢造次,所以就去看了一些课例,一看就有点眼花缭乱,这节课有亮点,那节课有亮点样样都想加,舍不得抛弃,这时候教学目标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亮点?它可以达成教学目标吗?教学设计写出来时,我会拿教学环节去对照教学目标,看一看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有意义的,把多余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精华了。我的这个教学目标只是我自己根据前两年教语文的经验,结合班上学生的水平,凭空设定的,没有翻阅《语文课程标准》,并不清楚这样设定是否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且之前有一个高老师跟我说,一般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基本都在后面的思考题中,我看到后面的思考题是说要让学生运用想象理解诗意,但我这个目标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意,似乎是不符合的。
下次上这节课的时候,也许可以这样做,出示一行诗句,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例如:敕勒川,阴山下。师问:你从这一行中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大草原和高山。师:大草原和高山是什么样子的?生表演。可以是学生单独表演,也可以是师生群体表演。也许还可以这样做,还是敕勒川,阴山下。让学生先想象老师再出示图片。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他们学会运用想象来理解诗意。这只是一个头脑风暴,具体还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三、教学设计的适生性
当然公开课结束之后,会有一些优秀的老师来点评我的课,他们都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我要想把它们记录下来。
1.指令的适生性
让学生读诗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个同学可以像蒙古人一样来读一读诗句?但学生并不知道蒙古人读诗是什么样的,所以他也就模仿不出来。教学指令不清楚,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老师可以先模仿蒙古人读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或者是在让学生们听了《敕勒歌》的音乐总结出这首歌要唱得慢,唱得轻时,我加一句,蒙古人在草原上就喜欢这样来读诗,读的慢,读的轻,然后再说谁可以模仿蒙古人来读一读诗?这样指令就更清楚了。
2.考虑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
分析诗句时,分析的太多了,有些枯燥,学生就没有什么兴趣想听。一个老师给我提建议可以边看诗句边配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想象画面,这样就有趣一些。另外在课堂上,最后让学生背诗时,有的学生已经开始配动作背了, 而我还停留在让他们背的阶段,或许第三遍背诗,可以让他们都站起来,配上动作背,这样比较符合低段儿童的特点。
3.难易程度的适生性
关于创编诗歌,这个环节我是看了和美课堂一个老师的课,把它加进去的。那节课上,是师生共编诗歌,全是横线没有挖空。师傅担心这个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太难了,我们班的孩子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小练笔,上公开课突然加进去,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有些难,然后我就把它改改了一下降低难度。
在写《敕勒歌》的敕时,是一个反文旁,我可能是太紧张了,把敕字的笔画写错了,本来是横、撇,结果我直接把横撇连笔写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示范。另外这节课我还有一个疑问,敕勒川,阴山下的节奏是怎样的?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是敕勒川,阴山下。不画节奏的这种,我感觉第一种读的有些别扭,上网查了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结论。其实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是想着让他们表演,但我又怕太闹了 ,没有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空间。上课是很矛盾的。
这节课我是有进步的,今后在课堂上我会注意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多种朗读交替进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是科学还是语文都是相通的。
公开课的小九九
一来这个学校就说要上一节亮相课,这就弄得我很紧张,怕上不好丢人。准备公开课的时候,师傅叫我好好准备,“一鸣惊人”,我的脑袋就炸了。一鸣惊人这个词似乎与我毫不相干,不过好好准备,我是一定会的。在中心校的时候,每次上公开课都有一二十个老师来听,我以为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因为我是新来的,所以我也会去听别人的公开课,一般都是两三个四五个人,不会像中心校那么大阵仗,直到我上公开课的前一天,我还去听了别人的公开课,也就是七八个人吧!我算了一下,一学期下来这个学校有一二十节公开课,自然没有那么多老师去听。在中心校一学期也就四五节公开课,所以听的人比较多。我给自己的心里建设就是:不要想着你能上出一朵花来,把你设计的原原本本讲下来,不超时你就是最棒的,因为也没多少人来听,没有关系。
打铃了,老师们都还没来,我想着该不会没有人来听我上公开课吧?我是打铃上还是等听课老师来了再上,正犹豫间秦老师来了。“啊!还好有人捧场,不然的话太尴尬了。都是自己人,那我就没那么紧张了。”我暗暗想着。上着上着突然就来了十多个老师,我的心一紧,我的学生心一惊,我和他们就搞紧张了,我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学生也不太敢举手。后来我索性想着,死就死吧,放开了讲。上着上着我就不那么紧张了,我一不紧张,学生们也就不紧张了。我这个人虽然上过很多次台,但我还是会怂的。
公开课从无到有,再到上完,就像怀孕一样,上完之后我一身轻松,一个字“爽”。虽然上公开课我很紧张,我上的也不咋滴,但我喜欢这种“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刺激感。
我认为我应该是没有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