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尤其是0—3岁,陪伴你的家庭成员对你的影响最大,最长久。
许多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个人的一生幸福。”
——题记
中国第一批留守儿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也就是如今脚已踏在社会边缘的90后。
那时改革开放热度逐渐上升,经济开始变得活跃起来,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加入了出外赚钱的大潮,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中,或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城市中的父母也变得异常忙碌,不断地加班,挣外快,极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被送到幼儿园去。人们太想改变生活了,尤其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可以享受到父母儿时没有享受到的一切,只可惜,那时的人们普遍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心灵的交流,就有了今天,极富个性,我行我素但内心又无比彷徨与挣扎的一代人。
他们眼界开阔,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大多不事权贵,向往自由真实的生活。看起来很有个性,不容易走进,但实际,只要你真诚地去爱他们,与之交往,就会发现,这一代人爱的缺失非常大,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饥渴。这是一群迷失的孩子,也是一个不断在寻找内心答案的一代人。
当我们不断地用心去感受、去爱、去倾听,听到了太多他们内心的故事,从原生家庭而来的泪水和伤害。多少次陪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感同身受的倾听,让我越来越明白该如何让一个人客观地来分析和看待的原生家庭,真正从那里了解自己,重建生命。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像是一张白纸,为你描画最初人生草稿的人就是父母。所以,了解自己的最初,就要了解你的父母。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只是,极少人学会做父母,再做父母的,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岗位,大多却未经过培训就上岗。孩子对父母是天然的依赖与信任,不由自主地模仿和接纳父母传递的一切,思想、行为、喜好等。到了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便开始产生了叛逆,只是,仍不能客观地来看待父母的一切。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性格?他们有什么优缺点?他们是什么类型的父母?等等。当你开始客观地分析你在世上最亲的人,你便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你突然发现,他们与你一样,也深受他们的父母影响,所以你的爸爸对你暴躁的原因是他的父亲对他暴躁。在那个时刻,你突然开始理解甚至心疼你的爸爸,那个很小的时候常常挨打的人。
探求你父母的原生家庭,是你认识自己的开始。这是一条很长的心路,需要耐心和爱心,更需要了解自己的渴望。
其实,大多数人没有直面真实的勇气,无法客观而冷静地剖析自己的父母及家庭。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受到父母的重大影响,并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烙印。因为人们在未成年前,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处于生存的本能,都会主动适应周围的环境,熟悉和模仿父母的生活和认知模式,久而久之就把早期父母的生活模式无意识地带到了自己成年后的生活中,并且自己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没有深入的发掘,大多数人尚不能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产生哪些好的影响和不良影响。
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证明这个观点,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大于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比例分别是33%、31%。原因是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长期目睹父母争吵,父母间互相敌意、贬低对方,就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怀疑、困惑等消极情绪,以后很可能造成孩子人际关系障碍,难以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
许多的人际关系问题,在我们的原生家庭中可以找到答案。
只有你真正放下原生家庭,走出内心里的围城,才可以获得成功,更好地回报生你养你的父母,并可以建立完美的属于自己的新家庭,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