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原因。
刘邦得天下的原因
刘邦确立了“以关中为根据地,进则争雄天下,退则据关而守”的战略。因为此战略,所以刘邦即使每次都是逢项羽必败,但是只要性命在,大后方都能送过来粮草士兵,从而东山再起。这也是萧何被列为汉朝建立第一功臣的原因。刘邦没有韩信,最终也还是会得到天下,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因为环顾四方诸侯,有这样大战略,而且占据这样的地利条件的领袖的确是很少,刘邦耗得起,其他人都耗不起。当然,项羽也有大后方,也有大战略,那就是占据彭城这个四战之地,便于四面出击,谁不听话就打谁。从这个战略就可以看出,项羽的确是霸王而不是帝王的素质。彭城虽然便于出兵天下,但是却易攻难守。在兵力占优势时,可威慑天下,群雄拜服。一旦弱势,就容易被围剿。彭城战略决定了项羽出兵只能够速战速决,一旦被拖入战争泥潭,打起了消耗战。后来,楚军粮草被彭越切断,彭城被韩信占领,项羽的失败乃是典型的战略失败。项羽不是战死的,而是困死的。
刘邦注重外交,善于结盟,孤立了项羽。不得不说,刘邦十分善于结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对付最主要的敌人。后来在这个方面,的确是进行了发扬光大。与其说刘邦做得好,不如说项羽做得太差,项羽过于笃信武力,刚愎自用,他所需要的,只是别人臣服于他,畏惧他。所以诸侯对他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吧
项羽得不到天下的原因
项羽在范增的谋划下,在诸将地拥戴下,杀宋义带领楚军经过巨鹿之战树立了权威,进军霸上,召开政治会议,首先在这次会议上项羽却大错特错的分封诸侯国、领军分治地方,重走战国诸侯割据的旧政治格局,可是广大百姓饱经战争之苦,渴望统一,简约而治,使民生息。项羽却背道而驰,其分封诸侯为以后的战乱埋下了导火线。几个月后战争就开始了。
其次,项羽虽然统领诸侯,只是简单的临时联盟,不久这个联盟中的成员就为各自利益,重燃战火。而项羽却只能顾此失彼,不能解决。
荥阳成皋之战,经过几个月大战,刘邦被围粮尽草绝,纪信假扮刘邦当了替死鬼,刘邦趁机逃跑,楚军大胜。
最后,垓下之战楚军正面是刘邦军,侧面为韩信军、英布军,后路被截,处于围困之境,虽有一定战斗力,可四面楚歌一起,军心溃散,项羽只带八百精骑突围而去,后又被汉军追杀,乌江边,项羽不停乌江亭长的劝告,渡乌江,以图再起,逞匹夫之勇,最终无奈自刎于江边。
我个人认为刘邦只是潜力股,项羽轻敌了,但项羽最后的自刎让人内心跌宕起伏,那句“今日,我虽死,但我还是西楚霸王~”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我对他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