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代表副书记发言。我是河北师大2005届文学院毕业生、2022届教育学院毕业生,2008-2014届物理学院辅导员,2020-2025年地理学院副书记,至今,跟师大的渊源已有24年,我人生最好的年华,与师大紧密相连。即使这样,我在副书记队伍里,仍然只算新兵,王梅老师、张弘老师、顾连忠老师……一个个副书记的成长历程,串联成河北师大学工动情的口述史,师大的荣辱,早已刻进了我们这群人的骨子里,因此,在聆听完两天的报告后,我们更加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尤其是黄书记的报告,一组组真实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直面学校发展的严峻形势,深刻地自问,冲击“双一流”,创建河北省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学工队伍能做什么?我们的讨论,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琢磨问题,用干事业、做学问的态度做好学生管理
作为基层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如果我们只把自己定义为学生的管理者、特情事件的救火队员,那么,我们永远处在学院工作的边缘,但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做人才培养的一线战士、主力军,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使命还有很多。每年开学伊始,我是第一个给学院教师作数据解读的人:地理学院招生质量是升还是降,高考选考地理的文科生多还是理科生多?47个观测点让老师们有的放矢设计教学方案,这是学院的开学第一课;每学年初,每生一份个人画像,连同班情手册,如期发到业务班主任手中,有效帮助他们开展学情诊断;针对大三年级的就业力诊断报告,提前预测谁可能就业困难,助力辅导员有的放矢,提早干预;下学期开学,我将给老师们解读学院就业质量报告和五年培养质量报告,以此反思学院人才培养达成度,就是这样五份报告,成为地理学院学生精准画像和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副书记的座谈会上,大家几乎都谈到了本领恐慌:招聘形式变化快,市级学校不要我们,私立学校下不去怎么办?考研率全省排名本就不高,却面临考研难度增大的现状,怎么办?学生上课听课状态不好,怎么办?我想说,这些看似全是问题,实则全是机会,只做不想,原地打转,只想不做,停滞不前,只有又想又做,才有答案。24年11月,教育厅委托我给全省120所高校的副书记代表讲如何用就业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训获得一致好评,这让我们更有信心得说:我们是最接近学生、最富有研究资源的解题人。
二、提高站位,用学科建设的思维构建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能够在学科建设中贡献什么力量呢?十四五规划数据告诉我们,高质量的就业、丰硕的学生竞赛成果、健康的学生体质、有实效的校企合作就是我们的达成度指标。分享最近一段真实的经历:我在河北省某个比赛中担任评委,去年,参赛学校都说,我们可不敢派出“想当教师”的选手,我们拼不过师大,可今年,外校评委却给我们反馈,我们的师范生似乎失去了教师赛道的竞争力,为什么呢?我们看到,当外校选手用高水平实习实践、高质量竞赛成果鉴证自己行动成长的时候,我们部分选手,呈现的却是志愿服务、班团活动、文娱表演,谁更符合专业培养方向,高下立见。因此,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落实者,我们有责任充分了解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有义务为学生设计并对接高质量的第二课堂平台,更有必要让学生入学就了解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科发展方向、市场行业变化趋势,这些,就是副书记的学科建设思维。更何况,我们培养的大多是河北基础教育的接班人,未来5年,他们的言行将改变一代代孩子的命运,谁来让他们把理想信念融入到课堂之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为士则,行为师范,那也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三、统筹谋划,协同贯通“有全局意义的局部工作”和“一般性事务工作”
在学生工作中,如果说就业质量、学风建设是“有全局意义的局部工作”,那么,安全教育、宿舍管理等则是“一般性事务工作”,它们,一个是有“增量价值”,看得见成果的发展性工作,一个是有“存量价值”,看不见成果的底线工作,这半年,学工队伍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在保底线的事务性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我们反思,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陷入了其中,难以自拔。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应该思考,如何用制度建设、体制机制把自己解放出来,学会统筹协调资源,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实效,真正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用抓全局的视角织好“底线”这张大网,只有这样,才能有精力抓重点,抓关键,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确保增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工作是个“顶天立地”的工作,天,是学生思想引领的创新之路无止境,地,则是守稳守牢底线保顺畅运行。
最后,我想用付校长的要求做我们的队伍的自勉:
时刻在精神层面思考危机;
时刻在工作层面找寻问题;
时刻在落实层面细化措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