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里,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你跟一个领导3年以上,不管你态度多好,多忠诚,一旦他状态不好,你就容易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一个小伙伴说,老板昨天天说先想想这个任务,今天就跟我要之前的原定下个月的某任务结果,其反复念叨着……

老板或者领导阴晴不定,正常,他们只要结果,并不会在意自己是否前后矛盾,反正最后都能自圆其说。

在职场,忠诚并非都有好结果。

这是一个职场中奇怪的悖论:你跟一个领导3年以上,不管你态度多好,多忠诚,一旦他状态不好,你就容易成为眼中钉、肉中刺。

关于这一点,《深度关系》点破了:任何单向投入、缺乏真实反馈的关系,无论开始时多美好,最终都会走向僵化甚至崩坏。

如果我们把上下级关系活成了一场无条件的忠诚献祭,那就为以后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01

当“忠诚可靠”沦为“安全靶子”

《深度关系》中提到健康的关系需要双方作为完整、真实的人参与其中,能容纳不同意见,并能随环境变化而共同成长。

但传统的上下级关系,却恰好走入了误区。

1、你扮演“镜子”,映出了他最不想看见的焦虑

如果你的状态不佳,是不是干什么都无法沉下来,与人说话也是心不在焉。

领导如果状态不佳,也是如此。其内心焦虑不安,不论为什么焦虑,比如业绩,比如自身能力。

这时候,如果你跟他很久,且还知根知底,那么他看到你,就像在照镜子,照见的是他的困境与无可奈何。

有人说愤怒控制不住,喝多了失控了,但我们很少见到失控会打领导,会对着领导大吼大叫的。

所以,当领导不能向上的人或权力发泄时,也不会对着客户发作,而你就成了最好的靶子。

2、 你的“稳定性”,成了他眼中的“惰性”

我最见过最快反水的某领导,半个月前还特别需要某人来帮其内斗,等其来了,又觉得不太行了。

就像某个剧女主说的,“今天下不下雨都不一定说得准,你凭什么保证一辈子的事?”

所以,曾经你勤奋,可冲锋陷阵,你忠诚是可塑之材;但后来你的勤奋就成了缺乏突破,除了忠诚也只有忠诚。

书中指出人对关系的期望是动态的。时间会改变一切,让领导感觉曾经看上你的特质,最后成了惰性。

3、 关系的“痛点”被精准锁定

一体两面,曾经偏爱你的理由,后来也是讨厌你的理由。因为你跟领导足够久,所以对方也对你了如指掌。

所以,在领导心情不好时,急需要一个背锅人的话,那么你就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他可以精准判断你会在哪里出错,而后一切顺理成章。

于是,你从“最懂他的人”,变成了“他最懂的痛点”。

02

从“唯命是从”到“战略伙伴”

在《沧浪之水》中,池大为前期对一把手唯命是从,但后来基本确定了他接任,他也知道自己不能什么都听对方的了。

其实,问题也简单,只要看清了本质,也就知道如何去重建了。书上教我们将上下级关系,升级为职场战略同盟,这样会更稳固。

第一,引入“挑战性真诚”,从他情绪的“承接者”变为思维的“激发者”。

如果你只会听话,最终你会失去话事权。就像丁小槐会怕马屁,他唯马首是瞻,但问题就在于他太过顺从,最后出局了。

关系的深度,来自于敢于在关键时刻提出不同的意见。

如果你只会说领导,我都听您的,你说得对;时间长了,你的价值也到头了。

但如果你能为其分担,那么你会得到巨大的回馈。比如池大在领导想见一栋楼时,他积极促成这件事。

不仅可以接住领导的情绪,还可以不断提供价值,为其解决问题。这时,你就不再是被动的承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者。

第二,完成角色的史诗性转变,从“执行手臂”到“外部接口”。

不要一直做一个人的内部人员,而是做其连接外部资源的枢纽。曾有个很厉害的小伙伴,外语非常好,所有的外国客户都是他对接,所以一直是那个老板对外的合伙人。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对外展示价值,成为某个领域的协调中心,让自己成为某个关键点。

但你可以为领导带来的不仅是内部的和谐,比如超强的执行力,还有外部的资源,那你得价值简直无可代替。

即使和你有些争吵,他也会珍视你。

第三, 创造双向成长的“关系动力”。

网上常说,要靠近那个能让你变得更好的人和环境。其实,最好的关系,也是如此,能让彼此都能变得更好。

而我们是可以主动创造这种双方都能变好的动力的。

比如自己在复盘时,发现了一个可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的工具或者方法,可以和领导探讨一下。

这是向对方传递一个信号:自己不仅在为对方工作,还在不断成长,一起奔赴更高处。

曾有个老板,一听到员工因为其而有所收获就十分开心,还会说给其他员工听。

03

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成就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阿德勒思想所提到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即对他人有贡献。

事实上,深度关系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既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的共生联盟。上下级关系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想达成共生关系,那么首先要重新定义“忠诚”的内涵。

其实,忠诚不是无条件服从,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能直言不讳,以及在危险时刻不离不弃。

不离不弃这部分,其实比直言不讳更难得,也更能经得起风浪的摧残。

其次,构建你自身的“价值护城河”。

在职场上,你的安全感来自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易被代替的专业壁垒,而不是和某个领导的关系好。

因为,当你的价值足够高,不论公司谁有情绪,都不能轻易将你视为眼中钉,并铲除。这就像小说里的摄政王,即使皇上太后恨之入骨,但却也不能拿他怎样。

最后,保有“功成身退”的清醒。

《道德经》中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曾国藩很厉害的一点是功高盖主,但他又能全身而退。

所以功成名就后,选择退下,这不是逃避,而是懂进退,清楚人生节奏。

在完成一个重大使命、关系达到一个高点后,要懂得保持适当的距离,维持自我的更新。这样可以让你免于被清算。

在职场这场漫长的航行中,单纯的忠诚与勤奋,是基础燃料。真正的智慧,让自己从一颗随时能替换的螺丝钉,修炼成不可或缺的存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