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不掉的绿J,上海学生餐的影响,又多了一个不敢生娃的理由

01

今天在地铁上听到边上两位宝妈又在聊绿J的事情了,这已经是“上海学生餐”事件发酵以来每天在各个场所,只要有宝妈在,都会聊起的话题,所以绿J想逃避是逃不掉的。

要知道的是,宝妈们聊起这件事都是很激动的,自然声音也是高亢的。所以,今天也是,整个车厢都能听到她们的谈话内容。

其中一位宝妈孩子的学校餐供应商就是绿J,她说事发之后,学校特地开会,先是明确表示,这家供应商是不可能换的,就这一点我已经听到很多很多学校的宝妈都说过了,包括小红书上各种评论区你们去看,学校开会明确说了,换不了。

而一些可能不知情的博主还在猜想,这事情有转机了,很可能后面会有很好的餐饮品牌给孩子们供餐,这些都是谣言,既然学校这么说了,那么懂的都懂,换掉的事情就不指望了。

还有,就前段时间上海市西中学推出“在校订餐、自带午餐、回家用餐”的三元选择机制,很多人以为学校总算是有掌控权了。

恰恰相反,看仔细了,为什么会给出这个方案?不还是换不掉吗!不能换,又要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就给出了Plan B、Plan C。

仔细看看,“回家用餐”这条,回家用餐的时间和一般学校午休时间,如果不是学校在家门口,大概饭还没吃两口,马上要回学校了,就算在家门口,孩子每天吃饭这么紧张,感觉蛮危险的,很难实现。

再看看“自带午餐”这条,有条件是可以实现的,一个是买一个保温桶,到中午至少不是吃冷饭。但基本带的是隔夜饭菜了,当天一早起来烧,得早上5点起床了,也是很难的。

况且很多上班族宝妈自己都不带饭的,也就是家里不留隔夜菜的,一大早起来烧也不现实的话,那么,这两条就都无法实现了。

当然,我相信,也肯定有少数家长为了孩子的餐饮健康,可以做到的。比如我楼下邻居,小妹妹的奶奶,就是每天五点起床给一家子炒菜煮饭。因为之前她们家搬来的时候,我每次下楼老太太都在把刚炒完的菜装饭盒里。

有一次我就问她怎么每天一大早开始炒菜,毕竟油烟味我们也是每天一早就能闻到了。她说儿子儿媳妇上班都要带饭的,他们要吃新鲜的,就只能她一大早起来炒菜了。

不过到了冬天很辛苦的。

这样来看,大部分绿供应的学校,学生依然是吃他们的饭菜。

02

说回到今天地铁上两位宝妈的谈话,一位宝妈孩子学校的餐饮供应商不是绿J,但出了事儿之后,学校依然很重视,还询问了各位学生和家长对目前学生餐的意见,估计也是不好吃,学校二话没说就把供应商给换了。

我听了觉得挺纳闷的,你看,其他的学生餐供应商反馈不好,说换就能换的,分分钟的事情,这绿J都被曝光成这样了,依然是换不掉,我只能说:牛逼!(其他内容自行脑补)

另一位宝妈孩子学校就是绿J供餐的,她说就国庆前,学校派家委会和一些家长代表去绿J公司考察了,而且说是现在每周有一天可以开放给家长去看他们的厨房配餐,家长还可以试吃的。

这位宝妈也提到,她们去考察的时候,公司再三强调,其他菜品都是没问题的,就这次虾仁确实坏了,才引发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的改进措施都已经在进行中了。

看来他们的态度和他们之前的“史上最简短两句话道歉声明”态度还挺像的,无语!

那么这位宝妈怎么想,她说其实真的大家都没办法,自己和一群家长都去现场看了他们的厨房配餐,给她们看的时候,倒也是整整齐齐的,那么之前是什么情况,现在大家也都无从考证了。

反正她俩叽里呱啦说了一堆,最后的意思就是,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只能家长辛苦点,盯的牢一点,那还能咋办?

03

前段时间无意中刷到了一条关于2025年生育率预测视频,有些震惊!

视频中提到,就在上个月,全国已经提交了超过2400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占到目标人群的80%。

那这个目标人群到底是哪些呢?

根据官方给出的通知来看,育儿补贴的人群为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或收养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以及3周岁以下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的婴幼儿。

具体包括以下两类对象:

1、符合生育或收养条件的婴幼儿

生育条件: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条件,包括自然生育、合法收养等情形。

2、年龄范围:截至2025年1月1日,婴幼儿需未满3周岁(含当天生日)。例如,2025年1月1日出生的婴幼儿,需在2028年1月1日前申请补贴。

如果不算特殊人群,就正常生育的人来看,也就是这两年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申请这份补贴。

那根据前两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

2022年的出生人口:956万

2023年的出生人口:902万

2024年的出生人口:954万

看起来还都是正常的。

但从今年申请育儿补贴人数是2400万人占了80%来算,也就是说这几年出生人口总数在3000万人+。

那么,减去2022-2024官方公布的总出生人口来算,2025年到目前为止的出生人口是:188人。

what!?

什么情况,从900多万断崖式下跌到200万都不到,这样的预测可信吗?

这些可是官方数据预测出来的,不能完全正确吧,但断崖式下跌已经是事实了,就看年终最终的数据看看能跌到什么程度了。

如果不看数据,看看现在周围的情况。

我记得我生育那年,满大街都是孕妇,不管是小区、马路上、地铁上,甚至公司都有很多人生娃。

但这两年我真的很难看到孕妇了。

另外,我现在的老板今年夏天刚刚喜得二胎,老婆住的月子会所,我当时就说月子会所挺贵的,我记得我当时是舍不得住的,起版是15-20W一个月,而且位子还很紧张呢。

但老板说现在月子会所他们家附近问下来都是五六万,而且是全包,因为住的人很少。

从这些情况就可以看出,确实现在生育的人少了不是一点点啊。

大家为什么都不生了,看看一些新闻的评论区,有很多人是想生但不敢生了。本来可能有些人还有点念想,但绿J事件出来,势必又会有很多人放弃生育的想法。

你想想,房子车子可以不买,孩子可以不上国际学校、不去民办,但吃饭问题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啊,你说家里的都好控制,这学校餐饮都这样了,这块是家长完全控制不了的,生出来怎么对孩子健康负责呢?

很多时候,一个社会现象的发生,不会是单方面原因,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这样的结果。这也不是说每年发个补贴就能解决的事情,你说是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