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微热,略有汗,风尚且清爽,瓜果初呈,摇一把蒲扇,晃悠悠走过阴凉的小巷,阳光西斜,照在身上有点热辣,翻看日历,才感悟,七月已经来了。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每年这个光景,气温还没热到不可出屋,明晃晃的阳光经常躲在云后,此时的杭州是一副天堂的模样,西湖边,湿地里,苏堤白堤杨公堤赵公堤,柳枝垂在水面上,撩的一圈圈的波纹散开,偶尔风拂过,空气里的植物芬芳依稀可辨。虽然日子是有点热了,但还没到妨碍踏青,灵隐路茅家埠走一圈,绿油油的茶园,湍湍流过的溪水,从龙井来,到九溪去,再入钱江,即使跑了一头的汗,稍作休息也就清凉了。
来杭多年,踏青的机会却并不多,旅途无伴,常显孤寂,即便看到了美景,赞叹也只能是做个表情,无伴共赏,干脆把情感也憋在了心底,倒不如不去景点乱逛。早些年,工作的地方距离西湖不算远,在杭单身的同伴,约好了每周进行一次骑行,绕着西湖一圈,为锻炼身体,也为提醒自己还有欣赏美景的能力。于是两三个小伙伴,只要不下雨,就一定会摆脱繁重的工作,骑上心爱的山地车,绕行西湖。记不清多少个夜晚,在苏堤的拱桥上停留,看一轮明月映衬着雷峰塔,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远处的灯火,仿若漫天的繁星,分不清天地。有时候兴致上来了,携一些菜水,择湖边僻静处小憩,对湖畅谈,谈家长里短,谈对未来的憧憬,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荡漾在胸中,也不去看几更天,只管聊的痛快,排尽了孤独方休。苦中作乐的日子是难忘的,记忆会穿越时光,伴随终身,沧海桑田,也念念不忘。
往年快到七月,是望眼欲穿的日子,数着日历,等待着家从南京沿着铁轨而来,等待着下班后女儿的欢声笑语,等待着闺女做错事后噘起嘴唇撒娇,等待着回家的桌上那一碗清凉的汤水,等待着黑白的画面逐渐填充了色彩。断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影,柳树下呢呢喃喃的低语,恍惚不知所想。在煎熬中等待,跟随着淡淡的忧伤的七月,流淌在轻柔的梦里,落在枕头上,滴在杯子里,湿了胸襟。等到家来了,一切重归平静,不愿提起的等待,吞进了肚子里。
有了家,七月的每个周末都会找个地方出行,六和塔八卦田,大山里的十里琅珰,远一点的临安,游青山湖,爬大明山。周末总是宝贵且短暂的,闺女顽皮的跑来跑去,忽然被路边的蝴蝶吸引,双手支着下巴,蹲在草丛里傻傻的看着。即使是下雨了,也可以去余杭塘河坐乌篷船,顺着河水一路开到武林门,看尽两岸繁华。有时候天气太糟,撑起一把雨伞,遮住七月的风雨,坐在西溪湿地旁的楼顶上喝茶,俯视乌云笼着的湿地,闲坐清风过,心事付水流。
如今的七月,游人渐织,暑期到来,学生携着父母充斥着杭州的每个景点。前几年,九溪烟树还是清静的,现在也像火车站一般闹哄哄。想去寻一方静谧,已然不易。杭州多寺庙,早先的山谷里还会偶遇行脚的和尚,双掌合十,面容沧桑而又虔诚。而今却被往来如闹市的香客逼的消失了踪迹。一场风雨,几多燥热,从山谷里渐渐的散去,唯有夜深人静,才能看到避世的萤火点缀着古朴的庙宇。偶有钟声在山间回荡,只剩虫鸣蛙叫,仿若隔世。
淡若七月,对着阳光独饮,投一粒石子在楼下缓缓流过的小河里,让时光从指间流逝,情感如丝般掠过发梢,唯有心静才能应对即将进入的酷暑,然而俗世凡尘又有几分清静可寻,庸人自扰,多有情殇,只盼着秋雨早来,涤尽心中的污浊,而后这一年年便又去了,岁月几轮回,亿万斯年不过如此。千年的石桥,唯有守着那份真诚,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盼来一次桥上过,看一眼倩影红伞,便已知足。然后坍塌在河水中,成为无名的石礁,再无人知晓那份情愫。
往事如烟,消散在渐渐燥热的空气里,不落凡尘,不避风雨......
落在七月上。
前一篇: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