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起,朋友圈就被《我不是药神》霸屏,不断有人安利这部电影。
点映几乎零差评和豆瓣9.0的高分已经注定此片要火,果然,提前上映的第一天,就达到了49%的拍片占比和82.22%的票房占比。
庆幸自己前两天去看了点映场,去看之前,完全没看任何预告和评论,仅仅是冲着徐峥和宁浩去的。看海报,以为又是一部典型的宁氏喜剧,小人物的黑色幽默,夹杂些市井笑料,足够在暑期档赚个不错的票房。
看过之后才发现,喜剧倒也算是喜剧,可却越笑越觉得心酸。
电影取材于2015年的陆勇事件,算得上将现实主义题材跟商业电影元素结合的比较好的佳作。
影片一开场,是蓬头垢面一副油腻大叔相的徐峥玩着电脑纸牌游戏出场。他饰演的主角叫程勇,一家印度神油店的老板,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卖保健品的,生意还不怎么好,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平时住在店里,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赡养着不能自理的父亲,八岁的儿子还即将被前妻带出国,这时的程勇可以算得上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这样的人自然也有着许多小人物都有的缺点,自私,懦弱,贪图小利。
徐峥在开头的几场戏里把这样一个失败的中年男人诠释的很到位,尤其在打前妻和律师时那副“英勇”样子和后来在警察局面对脾气火爆的小舅子时木然呆立的样子,更是把程勇欺软怕硬的“怂人”本质体现到了极致。
而当这样一个艰难度日的卑微小人物,邂逅比他活的更艰辛的人群——慢粒白血病患者时,他的人生似乎就注定了要被改变。
王传君无疑是这部电影里一个极大的亮点,他饰演的吕受益虽然把程勇引上了卖药的道路,跟程勇一起“创业”,但吕受益唯唯诺诺的性格注定他不会太过引人注目,白血病患者的身份让他比程勇活的还要卑微不堪。
但也正是他的卑微怯懦,两次改变了程勇。
起初,他怕死,又没钱,去找程勇走私代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印度格列宁”,程勇因此而成了药贩子。后来,他没勇气再活着,抛弃妻儿选择了自杀,触动了程勇重新卖药,程勇因此而成了药神。
他卑微求生,又胆小赴死。没有后来黄毛舍己护药的勇敢,也没有单身妈妈刘思慧的那份侠气,甚至在笑点上也输给了“God bless you”的神父,到最后唯一让人记住的,也只有那句“吃个橘子吧。”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句话,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一个人。
王传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这种平凡和普通,这个角色也因此被他演活了,这大概是只有真正的演员才能做到的吧。
据说为了表现角色后期被病痛折磨的状态,王传君曾经两天两夜不睡觉,就为了尽可能找到那种病人奄奄一息的感觉。这对一个有艺术追求的演员来说不算什么,就像徐峥说的:“他做了真正演员该做的事,让大家看到了真正的演员是什么样子的。”
这让我想起了陈建斌《一个勺子》里的金世佳。他们本来都可以靠着《爱情公寓》里塑造的角色形象一直走下去,但都选择了去突破,去改变,去做一个真正的演员。
除了吕受益,影片里还有另外一个戳心的角色——黄毛彭浩,也是一个慢粒白血病患者,为了不拖累家人独自在外漂泊,才二十岁。
黄毛是那种虽然一出场就干了坏事——抢了程勇他们三瓶格列宁,但人性光辉从头闪耀到尾的角色,仗义,善良,不贪财。他有着年轻人的单纯和正义,也有着挣扎求生的白血病患者的落寞和绝望。
所以他一开始把抢来的药分给了其他病友,最后又为了保护程勇,保护药而丧生。
他和吕受益就像程勇性格中的两面,一个懦弱胆小,艰难的面对生活和病痛;一个勇敢无畏,不惜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他们用各自的死将程勇从一个唯利是图的二道贩子唤醒成为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伟大灵魂。
跟很多人一样,看到出境走私药品的情节时,我也想到了2013年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和最佳男配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甚至有人说《我不是药神》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模仿之作。
同样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样是跨境为绝症患者代购药品,真的很难不让人将二者放在一起做个对比。为此,我特意又去撸了一遍《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两部电影最相似的,当然是同样的现实主义风格。而在情节上,《药神》里程勇刚从印度将药带回来时,跟吕受益四处兜售无人问津的桥段,跟《达拉斯》里主角罗恩从墨西哥将药带入境之后四处兜售的场面有雷同之处,但从剧情需要上来说,这样的情节也算合理。
另外是《药神》里的神父角色,承担了电影里的不少笑料,随时随地都不忘说一句“God bless you.”,而《达拉斯》中,罗恩为了从墨西哥带药蒙混入境,假扮成了一位神父。这虽然算不上借鉴更算不得抄袭,但若说《药神》中神父这个角色的诞生是受到《达拉斯》中这个情节的启发,应该也不为过吧。
而除了以上几点,几乎很难再找出两部电影的共同点。
首先,《达拉斯》的主角罗恩自己就是位艾滋病患者,他是在自己求生的过程中发现了缓解艾滋病并发症的药品,然后以会员制的形式成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整部电影着重讲述的是罗恩在接受了自己身患艾滋病的现实后,改掉了过去酗酒吸毒滥交的恶习,不断去寻找针对艾滋病的有效药品,在积极求生的同时帮助了其他艾滋病患者。与帮助他人相比,他个人的求生渴望,在堕落到极致后对生命的向往更值得人赞赏与钦佩。
而《药神》中,程勇这个角色并不是白血病患者,要不是碰上吕受益,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跟白血病有什么瓜葛。但程勇的原型陆勇本身其实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影片在角色身份上做的这一改动,大概是更想让主角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参与其中成为“药神”,这样更能彰显人性的伟大,也更能触及观者的内心。
另外,《达拉斯》为人称道,主要是因为两位男主角自毁形象的“拼命”出演,全程炸裂的演技,马修·麦康纳也凭借罗恩一角抢下了2013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让当年的热门候选人莱昂纳多又等了三年才凭《荒野猎人》拿到他的小金人。
也正是因为两位主角在电影中的表现太过耀眼,反而弱化了其他角色甚至整体剧情的受关注度。
而《药神》里,徐峥的演技虽也算可圈可点,但他并没掩盖其他角色的光芒,连群演大妈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角色跟情节搭配得相得益彰,演员并没有抢故事的风头,整部电影主要还是在靠情节带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更像一部小成本文艺片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相比,《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商业片似乎更合格一些。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很难找出典型的反面角色。原本最有可能跟程勇发生冲突的警官曹斌,在得知“印度格列宁”是真的能治病的药,在听到身患白血病的大妈苦苦哀求后放弃了追查假药案。
连只看中利益的假药贩子张长林都在被抓后遵守了一把江湖道义,独自揽下了卖假药的罪名,没交代出程勇。
整部电影里,如果非要硬拉出一个来反派来,恐怕也只有原版药品被侵权,诉诸法律途径解决的诺华制药公司了。
在电影里,更多表现出的是他们为了经济利益而枉顾白血病患者们的死活。这样的安排,多半也是从戏剧冲突的角度出发,总要有一个坏人,故事才能发展下去。
而现实中的制药公司,平均每研制出一种新药,都要花费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经费,还有数不清的人员和时间成本,没有经济利益,谁愿意花这么大的成本去开发新药?没有经济收益,拿什么去开发下一种新药?
这也正是看过电影后,最让人觉得心酸的地方。谁都没错,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打击仿制药的制药公司没错;为了守护规则,只讲法不讲情的警察没错;为了活命去买仿制药的白血病患者们更没错。
那谁错了呢?
一切似乎只能归咎于张长林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谁也没法治。”
在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到了42%。得一场病,毁掉的不仅是一个人,甚至可能是一个家庭。这是再多的程勇和陆勇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现实。现实不是电影,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现实比电影更加复杂,也更让人无奈。
现实中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也不能寄希望于某个超级英雄。它靠的,必须是所有人的力量。
比如《我不是药神》这样一部电影的出现,会让更多人去关注那些重大疾病患者的生存现状和治病难题。比如每一个个体的关怀都可能会让患病群体得到更多的帮助。比如国家近些年来一直积极推行的抗癌药零关税、更多重大疾病药品划入医保等医药改革政策。
病痛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缠绕着我们的噩梦和难题,不可能有什么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就像程勇在法庭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们只能“希望以后越来越好吧”。
(本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