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是我2016年独自一人骑摩托车去西藏、新疆时写的摩旅日记,全程14000公里,跑了35天。
2016年6月27日
晴
喀什—阿克苏 460km
昨天下午我们五个人在喀什郊区修车的小店,是当地一位姓李的摩友给我们介绍的,否则我们不可能知道在郊区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还隐居着一位技术精湛的维族修车技师。我们五辆车交到这位维族技师手上时都是伤痕累累各有隐疾,离开时全都恢复到最好的车况。
我们到这家修车店附近时,李大哥怕我们找不到地方,亲自来接我们。修车时缺什么零件李大哥就让朋友帮忙去市区买,我要换的机滤买不到,李大哥打电话让另一位本地摩友开车送了过来。浙江摩友的前减震油封坏了,也是买不到配件,李大哥就从朋友的车上把油封拆了下来给浙江摩友换上。
晚上八点多时,李大哥连同其他几位本地摩友在一家味道很正的馆子设宴招待我们,席间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维族风俗,他们对维族兄弟的评价很高,说我们路上如果肚子饿了,在路边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会被待若上宾,羊肉管饱。我这几天在新疆跑也是这种感受,维族兄弟都很友好热情,五六岁大的小孩子们见了我们就喊“hello”,当然如果他们会说“你好”就更完美了。有些误会只有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才能消除。
吃完饭回到修车店时已经是十点多,维族技师还在给我们修车,跟我们一起合了张影后,李大哥和另一位摩友因为家里有事先后离开,另一位姓侯的本地摩友一直陪着我们聊天,直到所有车都修完才回家,走的时候已经接近凌晨。
我们跟这几位新疆摩友都是萍水相逢,仅仅是因为“摩友”这层关系,就受到如此真挚热情的款待,真是感觉受宠若惊。我如此热爱摩托车,除了激情和自由等原因外,摩友之间这种纯粹、真挚和友好也占了一部分原因。
记得去年我去跑河北的草原天路时,跑在我前面的一位素不相识的摩友突然停了下来,用脚指了指地面,并示意我减速。原来是那里的转弯处有一摊碎石,这位摩友怕我不小心摔倒,特意停下来提醒我。这种人与人之间最原始、最纯粹的友善真的很让人感动,并且享受其中。
印象中我开汽车的时候从没受到过这种礼遇,总是被抢道、被别车、被加塞。我生活中见过的素质较高温文尔雅的人,握上方向盘后几乎都会变得暴躁易怒,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同样的两个人,开汽车的时候在路上相遇可能会互相别车互骂“sb”,但如果这两个人骑上摩托,很可能会成为相亲相爱的摩友。这种现象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可能需要另写一篇长文来分析解释。
今天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宿舍四个人准时起床。短暂的相聚后,我们四人和那位成都女摩友要就此分别,我和湖北摩友一起去阿克苏,广东和浙江两位摩友要骑车去趟塔什库尔干和红旗拉普,然后再把车托运回家,成都女摩友要继续在喀什玩几天。
中午一起吃过早饭后,女摩友把我们四人送出青旅门口,然后挥手作别。希望她在接下来半年多的旅途中一路平安,并能顺利找到如意郎君。
由于从喀什到阿克苏沿途没什么风景,我和湖北的周大哥出了喀什市区后再次闯上高速,快要到收费站时,从收费窗口里探出半个身子一直冲我们挥手,示意我们不要上高速。我也冲他挥了挥手,示意他的示意不管用。
这段将近五百公里的吐和高速基本就是一条笔直的直线,路上车极少,路的左边是一片连绵的山脉,右边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怎么跑风景都不带变的,有时候跑了一百多公里后,会产生一种还待在原地没动的错觉。
今天的天灰蒙蒙,又闷又热,温度接近四十度。路上时不时刮来一阵沙尘暴,还有小型的龙卷风。我和周大哥就在这种苦闷的环境下机械地拧着油门,累了困了喝红牛,饥了渴了就买个哈密瓜啃。
晚上八点多到达阿克苏,这个城市基本跟内地的城市一个样子,跟喀什浓郁的维族风情相差甚远。吃完晚饭后,我看到去塔什库尔干的那两个摩友发了个朋友圈,图片是两个人坐在一辆摩托车上,配文是“喀什兜风,爽死我了”。
这两人不是去塔县了吗,怎么会在喀什兜风?后来才得知广东摩友在去塔县的路上钻进了沟里,叫拖车来折腾了大半天。都这样了他们还能有心情骑车兜风,而且还爽死,这两人的心态真是一如既往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