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失败找借口
正做着题,忽然来了灵感,翻开电脑,将其记下,又正逢窗外下着雨🌧,迎着雨声和键盘的哒哒声,也不失一种美好的意境。
此刻正做着一道材料分析题,文本是这样说的:王笑是一名酷爱流行音乐的学生,在期中考试前两星期才开始学习,且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想考出好成绩,但没有具体的目标。对于文科复习,她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对于理科学习,她认为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不愿在数学上花费太多时间。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笑话。结果可想而知,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自己也很失望,一说学习就头疼,认为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观之王笑的学习方式和态度,这样的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学习态度不正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低,学习动机不强,对学科的学习观念不正确,有很深的刻板印象,等等。分析着,做着,想着,想着自己也正在参加一个选拔性的考试,想着自己以后遇到这样的学生,想着自己和弟弟妹妹,甚至是下一代谈感悟的时候,该怎样疏导甚至是说服他们。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并誉为终身教育之父。这一思想在现代的社会和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普遍。任何时期、任何阶段,要想不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就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经历的事情中,总归会有成败之分。就目前我经历的事情来说,大到这次的选拔性考试,最终是否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小到是否能做好一顿饭或是否能掌握一个电脑操作技巧等。美国的心理学家韦纳对成败的归因理论概括为6种因素和3个维度,即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维度:稳定性(稳定/不稳定)、因素来源(内在/外在)、可控性(可控制/不可控制)。
纵观表格,一目了然。就因素方面,只有努力程度是可控制的,且是源于内在的。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确实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当不成功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不可控的因素时,确实会给心理减轻一丝少许的负罪感或者愧疚感;但当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时,确实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有更强的动机,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将原因归结为努力程度,也好过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这样还能充满希望的迎接下一次;自我效能感就不会降低,即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不会太差;因而就不会有习得性无助感。
成败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只要做好自己,抓住自己能抓住的,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不要只看到别人目前所拥有的,就否定自己的生活;也不用急于证明自己,自己只管努力,走自己该走的路,终会遇到漫花遍野,欣欣向荣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