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谷雨茶香时,还有一场更盛大的花事正不动声色的等待着人们竞相欣赏,这花事就是岭上开遍映山红。
早先我只知道宣城的宁国有杜鹃花,而不知道广德也有杜鹃花。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去看看,打点行装,来到了广德的金龙山,这是我第一次登金龙山。如果不是亲临,是难以感受到金龙山的壮美与妩媚的。
金龙山位于广德市柏垫镇与杨滩镇交汇处,海拔586米,属天目山余脉。古时金龙山也叫金鸡山,又名鸡笼山,因一窝金鸡出没山间而得名。
站在山下的金龙村仰望,金龙山蜿蜒起伏,气势磅礴,林木葱翠。
上山的路是在竹林间穿行,坡度还算平缓,似乎行走在宜兴的大竹海中。
今天天气晴好,气温偏高。穿越万亩竹海,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催急了登山的步伐,也催发了红红的思绪。
竹海中的坡度还算平缓,但过竹海后,青黑的石阶古道,几乎是直上直下,颇为吃力,汗水顺着额头不时流入眼睛,频频擦去眼中的汗水,好在毎过一段直坡后都有木质的椅子可供登山之人休憩。
过小石门后到了山顶的一道山粱,视野随之豁然开朗。以山顶为核心,杜鹃向下蔓延,成簇成群、漫山遍野竞相怒放,在青山绿树之间云蒸霞蔚,一团团,一簇簇,花开正浓,花容正艳,相互依偎竟相辉映,和着幽静的绿色展示着妩媚和娇艳,醉了一座座山岭,醉了无数的游人。
灿若云霞的杜鹃铺满了山坡,又似粉红的海浪波波花潮涌动,片片花海完全脱离了红尘脂粉和喧嚣,热情奔放、无拘无束,以一种通灵隽永的气质风姿绰然地染遍了大山。
走进花海,那密密匝匝的花朵,争相怒放,那绚丽温馨、淡雅静好的花姿,好似娇媚婉约的女子,在用她翩翩的舞姿舞动山河的壮丽;在用她清丽的歌喉,吟唱着生活的美好。
在这喧闹的春天里,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行走在寂静的山粱,最喜杜鹃花绽放在山梁两侧,它不是一棵,几棵,而是在蜿蜒起伏的山脊上,一丛丛,一片片,骑在春天的枝头,千朵万朵花苞含笑迎风,让人远离噪杂城市来到清静之极的世外桃源,能不让人陶醉、心旷神怡吗?
满山坡上的杜鹃花,随意散乱在怪石杂树间,或随便拉些野花相伴,恣意绽放着各自的灿烂,顽强的生长在贫瘠的乱石间。每一棵杜鹃,都纷纷向上伸展着修长的身姿,很多甚至超过了两米,在傲娇的争相斗艳。
山上的杜鹃,以红色为主,偶有几株淡紫色的点缀其中,不觉突兀,更显和谐。
我好好端详着这奇异的映山红,红的如火焰,青春热烈、激情四射。蜜蜂在花丛中穿插翻飞,嗡嗡嗡嗡,和游人和睦相处,你不惹它们,它们也不犯你,小蜜蜂们和人们各自忙碌着都是为了花儿。
游客中,特别是女客和蜜蜂一样的忙碌着,呼朋唤友,欢乐地喧闹着嬉笑着在花间留影,或攀枝,或扭动腰肢和手做出多种美丽的造型,将自己的俏丽和花仙子媲美,定格在照相机或手机里。
走出花海的拥抱,即将接近山粱的尽头,我不经意间再次回眸,此时微风乍起,随风舞动起来的杜鹃花如浪潮滚滚,丝毫不见其张扬的样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纯美。
山不在高,有寺则灵。行至山粱的尽头,有古刹金龙寺的遗迹,俗称“祖师庙”,供奉的是毗罗遮那佛。据传最早祠山大帝张渤治水曾在金龙山建造过行宫和拜台,祭祀天帝,宋太祖赵匡胤曾赐名“龙山禅林”。南宋时期因战乱,庙宇一度荒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指挥江南战事偕谋士们登临过金龙山,拜谒了祖师庙,并抽得一枚“上上签”,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两次派遣钦差,专程前来朝觐金龙山,向祖师庙致祭,并御笔亲题“英灵第一”匾额,以示旌表,同时拨巨款进行寺庙修缮。后寺庙被毁,目前的寺庙仅存一片废墟了。
午后的金龙山,空山静寂。阳光下的杜鹃,花色艳丽却不失优雅,一簇一簇,激情如火。我想采撷些映山红带回家,当我走进那一簇簇映山红时,蓦然发现,我无法采撷它。因为,没有一支是完美的。在同一根支上有的花笑如少女,有的却败如暮秋,有的含苞欲放。参差不齐的花儿在每一个夹缝中灿烂着自己的生命。然而,当你放眼望去,他们是那么的美丽。正是这些错落有秩的花才使得映山红成为了山的使者。过去的灿烂和未来的展望交织成美丽的一束,我站在花丛中发呆……
春光易老,时光很容易将人抛在春光的背后。经观音台下山,依然是顺着很陡的石阶下山,一路穿行另一片大竹海,回到登山主干道。
在大竹海穿行的路上,我就有了感慨:真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回望金龙山岭上那开遍的映山红,在山中开得是那样的浓烈、鲜艳、奔放……映红了山,映红了我的梦,融入了我那杜鹃花一样颜色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