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Day 3: 高效阅读的秘密武器 - 思维导图

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是在2018年的时候,当初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地方,感觉跟小时候上课列提纲差不多,所以一直都没重视过。也从没想过用到读书上。

我以前的习惯是边读书边在书上划重点做做笔记,然后再看第二遍。到用时记得住还好,记不住想去翻书,有时还记不起在那页。其关键还是没把所看的书系统性的消化吸收,形成一套易记易找易理解的方法。所以很耗时间。所以每年20本感觉已是我的瓶颈。

这次接触思维导图,一下子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来不是它没用,而是我根本没了解它。

思维导图抓住了高效阅读需要的三样东西:发散性思维、提取关键词、理解大于记忆

最关键它在复盘时特别省时省力。我一下子觉得我的“每年108本”不是梦,一下子多了很多颜如玉和黄金屋。


思维导图到底是个啥东东?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脑力激荡图、树状图等。它是一个全方位视觉和图解思考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思维和创意,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去帮助我们缔造属于自己的知识王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简单来说,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大脑的创造性。提升图像思维能力,因此也被比喻为大脑的瑞士军刀。用发散性的图像把信息加工成图像。便于记忆。

思维导图目前为止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版。另外一种是手绘版本。二种各有特点。相对而言我们更建议使用手绘版本。

手绘思维导图是我们掌握高效阅读的基石。思维导图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很多分支呈放射状延伸,这是培养一种放射性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在手绘的过程当中,每画一条分支,思维进一步发散,且手绘的线条仍在大脑中留下很深的痕迹,让人思路会更加清晰,记忆则更加深刻。同时手绘思维导图利于思维的持续性。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有段时间试过边读书边用电脑记笔记,然后发现思维会在电脑和书本之间不停切换很容易造成思维的不连贯,从而影响了理解力。


如何画思维导图

1.预习内容:作者、目录、腰封、封面封底、序言、结语、发行年月日

2.向这本书提出你想问的3-5个问题,建立清晰的阅读目标

3.选择5-10个关键词(书、目标、主题),一边读,一边写,一边思考,一边记关键词背后所有的逻辑,然后依次延展出关键词后面的一级、二级甚至更多的分支

作为初学者,很多人不清楚一级主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目录的关键字来。然后将每一章节你提取的关键内容放在对应的支脉上。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图能读万卷书

曾经有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上天又给了我个机会,我想说“ DO IT

NOW!”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