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哈特.托利:谈失业

提问:我想请教关于失业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正处于失业、寻找工作的人来说,该如何在联结本源(Source)与自身神性(divinity)的同时,又能应对找工作过程中的现实、纷扰与痛苦呢?

埃克哈特・托利(ET):这确实极具挑战性。但从潜在意义上来说,挑战是有益的 —— 它要么能唤醒你,要么会将你推入更深的本能反应、无意识状态与痛苦之中。生活中出现的每一个挑战,都可能走向这两种方向中的一种,因此挑战本身潜藏着巨大的助益。所谓挑战,本质上是某种形式的 “局限”。我由衷感激生命中曾出现的那些挑战,若没有它们,我不会成为今天的自己;而你们许多人想必也能意识到,若没有生命中的那些挑战,你们也不会是现在的自己。

在失业这件事上,我也有过一些亲身体会,甚至可以说体会相当深刻 —— 因为在我成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都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有好些年,我都过着拮据的生活,即便到了三十多岁,收入也仍在贫困线以下。记得当时我看报纸,上面提到了单身人士的贫困线收入标准,我心想:“我的收入比那低多了!” 但那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 “贫穷”,我只是清楚有些东西买不起 —— 比如能买得起番茄酱,却买不起意面酱,因为番茄酱便宜得多。这个小细节我记了很多年,即便就在四年前,我有时还是会下意识买番茄酱而非意面酱,只因为它更便宜。

面对失业,你需要在现实层面做出一些调整和应对:为了适应新的处境,你得采取一些实际行动,这些都属于 “现实事务” 的范畴。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 “思维层面”—— 痛苦往往源于思维层面,而非现实本身。举个小例子:用稀释的番茄酱拌意面,而非用精心调制的意面酱,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任何痛苦可言(这个例子可以引申到生活中很多类似场景)。但如果此刻脑海中冒出这样的念头:“我竟然沦落到吃这种东西了”“我只能吃最便宜的食物”“我太失败了”“现在几十亿人都在找工作,我肯定找不到”“明天还得吃同样的东西”—— 正是这些想法催生了痛苦。

痛苦还源于 “自我价值感的贬低”,而这种感觉究竟源自哪里?显然,它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我一无是处”“我年纪太大了,没人会雇我”“我当初要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好了”—— 无论这些想法是什么,它们都会让你觉得自我价值被削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过去的自我价值感,往往源于你在这个世界中的 “功能角色”——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你从头脑中的某些想法里获取自我价值感,或许还会从他人的反馈中得到印证,比如别人会告诉你 “你很有用”,老板会夸你 “做得好”,你会获得晋升,客户会认可你,等等。最终,人们会从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中,构建出对 “自我” 的认知。

当你失去工作时,这种 “自我形象” 可能会受损,而这正是痛苦的根源。但此刻,当你的自我价值感或许正处于低谷时,也藏着一个契机:你可以深入内心,找到一个更深层的维度 —— 在这个维度里,自我价值感与你在世界中 “做什么” 毫无关系,与任何人对你的评价也毫无关系。这种价值感不依赖于思维构建,它是一种更本质的存在。你可以借助这个挑战,尝试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这样一种存在 —— 它远比从 “对自我的思考” 中获得的一切都更宏大、更真实。

“自我形象” 是由思维构建的。受损的自我形象会带来更多痛苦,并且这种痛苦会不断循环、将你拖入更深的困境,甚至可能让你认同那些负面想法(“是啊,我确实很失败”)。但另一种选择是:不再从思维中获取对 “自我本质” 的认知,而是进入 “存在的鲜活感” 与 “临在状态” 之中。这时你会意识到,你真正的本质,远比任何关于 “自我” 的想法都更鲜活、更真实。

你头脑中的那些想法 —— 那些告诉你 “你是谁”“你有多少价值” 的念头 —— 本质上都是虚幻的。无论这些想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虚幻本质并无二致。只不过当想法变得消极、引发痛苦时,这种虚幻性或许更容易被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痛苦也可以成为一种 “唤醒剂”。

不妨借助这次 “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形象受挫” 的契机,超越这种思维构建的认知。或许之后你会找到一份新工作,但那时你的价值感,将不再依赖于你在工作中 “做什么”“不做什么”“达成了什么”“没达成什么”。你会体验到一种 “超越性”,并能将这种超越性带入新的工作中 —— 不再执着于头脑中构建的 “自我形象”。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不再执着于这些形象时,你在新工作中会表现得格外出色。

在这种意识状态下,你可能会获得的 “成功”,将不再是你获得满足感的原因 —— 因为满足感早已被你直接找到:它就在当下这一刻,在你内在的深处。你不再依赖外在处境来获得满足,而当你不再向外寻求满足时,奇迹就会发生:外在处境本身反而会变得充满满足感。这就是你可以将 “失业” 这个挑战,转化为 “觉醒契机” 的方式。

现实事务本身并不会带来痛苦。我曾有过一段连家都没有、四处漂泊的日子,但幸运的是,那时我已经不再认同 “金钱决定自我价值” 的思维。如果当时我仍被困在那种思维牢笼里,那段日子一定会充满痛苦 —— 因为我的头脑会不断对我灌输各种负面想法,而我会完全相信那些想法:“我太失败了”“我浪费了生命给我的所有机会”“我曾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我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我把一切都搞砸了”“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一无是处”“没人会雇我”—— 这些想法才是痛苦的根源。

幸运的是,那时我已经跳出了这种思维,所以那段日子里没有痛苦,只有 “当下处境” 本身。事实上,在那种处境中,我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鲜活。因为我的自我价值感,已经不再依赖于我在这个世界中 “做什么”。

无论是什么样的挑战 —— 无论是失业这样的困境,还是身体上的磨难,抑或是其他任何挑战 —— 都可以被用作 “烧毁无意识” 的火焰(即借由挑战唤醒觉知,摆脱无意识的痛苦模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