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卫宣公在位一共19年,他因为过于荒淫,上淫庶母下同儿媳,把精力都花在女儿身上了,而且还抽时间谋杀亲子,加上州吁的时候跟郑国结下的仇,所以面对当时的形势,卫宣公根本没有能力去应付,国家大事是一塌糊涂。
卫宣公在位期间,卫国打仗的次数不少,但是基本没有打过胜仗,不是滥竽充数,跟着别的国家白忙活一阵儿,就是自己被动挨打,受气完了还得赔礼道歉。我们这儿大概交代一下他在位时期两次比较大的战役。
一个是卫宣公刚即位的时候,公元前718年,郑国来报复当年州吁和四小国联盟的事,打了卫国一顿。郕(chéng)也趁机攻打他。
还一个是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联合卫、陈、蔡等国家,去和郑庄公打了一架,就是前文说的繻葛之战,结果我们也知道,周天子和这三个小国家的联军不堪一击,并且周桓王还被射了一箭(祝聃射王中肩)。
除了这两次大的战争外,还有若干次的小战争,小战争也没赢过。
有时候我们说做事情啊,要么你就别做,要做呢,你就争取做好,不然容易里外不是人。这打仗也是,要么你就别打,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也是很开心的,要么你就打个胜仗,打了胜仗得民心,老百姓也开心,因为民族主义总是能调动人的兴奋神经,况且还有战利品不是。
而实际上呢,却是卫宣公当政的时候就没打过胜仗,不是做做出兵的样子,就是我们前边说的被动挨打。
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兵役制度还属于“兵农合一”,也就是民兵制度。老百姓平时种田,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就变农为兵。
同时期的土地分配方面用的还是井田制,也就是把土地分为九份,像个井字,中间是公家的田地,公田四周是自己的私田。老百姓得先忙完公田的活,才能去自家的田地。
这种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一般出现在农业社会早期,只要是男子,人人都得去参军(秦国那个时候有女兵,是属于特殊情况),所以这一打仗必不可免的就是田地荒芜,夫离子散。因为一声打仗的命令下来,大家都得放下手中的活去打仗啊,没有人能跑得了。
可卫宣公自己这么折腾无所谓,好吃好喝的他也不用沙场点兵,只需要在朝堂上喊一声出兵说句话的事。
但老百姓可玩不起呀,这老百姓放弃农活,跟着军队四处跑,田地怎么办呢?粮食谁来种呢?又打不了胜仗,得不到战利品,老百姓的生活艰难是可想而知了。
而眼看着丈夫出征,夫妻离别,留下一屋子的老弱寡幼,让妻子一个人如何撑起这繁重的农活、如何撑起这个家呢?
于是卫国的女子们哀声四起,纷纷唱起《雄雉》,期盼着自己出征的丈夫能早日归来。
国风·邶风·雄雉(zhì)
雄雉于飞,泄(yì)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yí)伊(yī)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hé)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
这首诗的前两节都用雄雉来起兴,说雄雉在眼前拍着翅膀飞呀飞,不由得就想起自己远征的丈夫来了。既看不到丈夫的身影,也听不到丈夫的音信,由思念逐渐发展为担心不安。
接下来用日月交替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妻子不禁发出追问,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诗的最后一段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能平安周全。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就是说不贪荣名不贪利,为何让他遭祸殃呢。这里是对在位君子的批判,突破了个人私情,使诗歌的境界提升了一个高度。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对丈夫的牵挂,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出,出征的辛苦和战争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