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许多词可以让人浮想联翩,其中“红尘”就是一例。
“红尘”这个词给熙熙攘攘的世界增加了一种颜色,让人想起世界繁华,灯红酒绿;也让人想起人生迷乱,不知西东。很是喜欢这个词,但要想说明白喜欢的理由,却是不容易。每次看到这个词,就又会想起“滚滚红尘”这个词。在“红尘”前面再加上“滚滚”两个字,更增加了这个词的份量,更具动感,心里默默念着这四个字,置身于“滚滚红尘”之中,那种渺小无助困惑迷失之感从心底油然生起,萦绕不去。
喜欢“红尘”这个词的人一定很多,三毛把她的电影叫做《滚滚红尘》,罗大佑把他的歌曲叫《滚滚红尘》,还有一首歌叫《笑红尘》,记不得是谁作词谁演唱的了。我想,这电影这歌曲里都有着“红尘”给他们的切肤之痛,这也可能就是那么多人对这个词很有感触的原因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在“红尘”中徘徊迷失的感受,每个人也都是这“滚滚红尘”中的一粒,随世风飘荡,不知西东。当你行走在都市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眼前皆是红灯绿酒,扰攘嘈杂不绝于耳,那么多的人和你近在咫尺而又远隔天涯,这个时候你心里默念着“滚滚红尘”几个字,你肯定会对这个词有切肤之感。
词语都是有生命的,“红尘”这个词有两千多岁了,它依然鲜活如初。从它在汉代班固的《西都赋》里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它产生的时候就表现不俗,“红尘四合,烟云相连。”班固就这样把它带到了世间,从此世间就有了另外一个更具诗意的名字:红尘。它把世间美化了,它让世间有色彩,甚至有了温度。它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
然后,这个词在就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在竹简纸片里生长着,牵动着一个又一个阅读过它的人的心。这个红尘世界中,诗人是最敏感的,每一个诗人的心中都会有他自己的一个“红尘”,在这些“红尘”中,最喜欢唐朝诗人王建的一句诗“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 “走马入红尘”,多么富有豪情的一句诗啊。面对着“红尘万丈”,打马驰入,虽然已是白发之年,诗人该有一颗怎样的雄心才能写出这样豪情的句子!
《红楼梦》中的那一块顽石,一开始切慕红尘的富贵场,温柔乡,央求僧道二人携自己去享受和番,若干年之后,又把这“红尘”看破,觉觉地抛了那富贵场和温柔乡。
红尘之中,人们意兴盎然地来了,又兴味索然地离开。就这样,来来往往,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红尘中的传说。只是千年而下,红尘还是那个红尘,而红尘中的人呢,其实也还是那样一些人,并没有什么变化。
佛家对“红尘”这两个字也应该颇有感觉的,不然,他们又如何会对红尘看得那样透彻呢!佛家给了我们不止一个世界,他们把现在的世界叫做“红尘”。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不值得留恋的世界,所以他们看破了。“看破红尘”的人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呢?
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把这个红尘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