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做完了薄荷阅读的第一个100天,读完了三本英文书,朋友圈里好多小伙伴纷纷点赞。
大家纷纷表示,你太棒啦,真是好崇拜你呢,这么努力!
你好厉害哦,可以坚持这么久,真是好勤奋啊。
听到这些赞扬,我的内心是混乱的,一个每天读书5分钟,100天才读了三本书的坚持,有那么难么?
晒了100天朋友圈,这就是勤奋么?
这个读书活动其实非常简单,主要内容其实就是100天读三本英文书,每天早上在微信上给你推送今天的阅读内容,完成阅读后有题目测试,答题完成后认定为完成当天的阅读计划。你可以选择分享至朋友圈打卡,如果打卡满80天,即可在100天后获赠你读完的三本书纸质版。
说到这里,该营销真是成功啊,人人都想要纸质书嘛,当然都会选择有纸质书奖励咯,我也不例外。
于是,我开启了我漫长的打卡过程。
我是个很懒的人,不爱发朋友圈,也几乎从来不刷朋友圈,这几本纸质书的小诱惑,居然也让我开始每天跑去朋友圈晒学习。
发着发着,就有几个朋友跑来问我这活动怎么样,我不禁再次感慨每天轰炸刷屏的营销真是成功啊……
不过这个活动好吗?
NO!针对这些小伙伴,我并不推荐。
为什么呢?
小伙伴在问我这个活动怎么样的时候,我都会先问他们,你的目的是什么呢?
无一例外的回答都是为了提升英文水平。
那你提升英文水平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小伙伴回答说发现英语要还给英语老师了,工作中发现英文文献读起来难度加大,带娃出国旅游的时候已经发现口语不够用了。
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就应该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对于口语不够,自然是要加强口语。对于英文文献词汇量不足,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我们认为的词汇量不足。
我一直很信服恶魔奶爸说过的话:
中国学生的短板是听说不够,音感不熟悉,听力的输入和口语的输出太少,听力输入过少会导致音节拼读一直会比较弱,阅读时看到生词不会读,听到生词也不会拼写。如果音准对的比较好了,听力输入达到一定的量,那么听到生词基本可以拼个差不多,而因为熟悉度的问题,阅读时即使看到生词,读个两遍也就记住了。
这是提升英语水平首先要做到的部分,这一点虽然薄荷阅读也有,但是每天仅有5分钟的听力输入,对于想要提升英语水平的童鞋们来讲,还是很不足的,而且没有跟读矫正的过程,如果缺少跟读矫正,音准校对会相对困难。
而且应该有不少人像我一样看阅读的时候是不会开音频的吧?所以阅读就只剩了阅读,149元100天的这个阅读课显得性价比就不够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薄荷阅读对于英语提升的效果是有限的。
我一般都推荐我用的另外一个工具,英语流利说的懂你英语课程,无原文盲听跟读,软件自动评分,6个月费用499元,达标返还全部学费。这个才是靠谱又省钱的好工具,我的口语从poor到口语考试时拿到了部门的最高分,面试的时候和美国某法学院的老师相谈甚欢,听全英文国际会议也从原来的啥都不懂理解率基本也可以到60%以上了,也就用了半年,进步还是很相当明显的。
作为一个督促你努力免费学习的软件是很成功的,作为已经拿到学费返还的我也是很开心的,所以对于想要真的想要好好提升英语水平的同学,我更推荐的是这个。
不过达标确实有难度,毕竟是要每天坚持学30分钟的,而且对跟读的准确度要求还是很高的,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不过话说不努力,还谈啥提升英文水平啊。
说到这里,你要问了,你觉得薄荷阅读并没有那么有效,那你为什么还要参加这个阅读活动呢?
说起来很是汗颜,我参加这个活动,就是为了用149块钱督促自己养成阅读习惯,所谓的花钱让自己肉痛,不好意思不读。
英语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具,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很多专业资讯的,比如很多经济、金融、心理学、法律领域的专业书,英文原版才是真正的经典,不读你很难领会其中的精髓。但来自懒星的我,总是狠不下心、咬不了牙去看英文原版书,甚至连小说都看不下去。
我自己的工作,也需要我阅读很多的英文资料,对很多国家的情况有所了解。
以我现在的水平,喵了个咪的,一本书都翻不开,实在是不行啊。
于是我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比如,从读英语考试题的阅读理解开始做起。
然后,问题来了,因为多年养成的做阅读的习惯,总是先去翻翻后面的题,然后回原文去划划重点,题可以答个七七八八,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一知半解,而我想要提升的能力是精读,所以这个方法用了一段时间,除了提升了我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大部头还是不愿意翻开,所以果断放弃。
后来我又试了网上读新闻,做翻译的方法,这样强迫了自己精读,但实在是效率太低了,经常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在纠结第一段的某个句子,于是也放弃了。
就在各种方法试验纠结的过程中,正好看到了薄荷阅读的这个活动,每天5分钟,读书里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读完之后会有测试题做,每天还有总结讲义。
我一看挺好,很适合当时的我,正好帮助我养成阅读习惯。而且那个时候刚好听了剽悍晨读某一天讲《微习惯》:
当你定一个很大的目标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你的目标太高,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无法坚持,比如健身,一下子定一个每天跑5公里的计划,很多人在一周之后就放弃了,可是如果你每天只定了做一个俯卧撑的计划,哪怕已经躺床上了,想着这个俯卧撑还没做,跳下床去完成这个俯卧撑的概率也提升了很多,于是,这样的微习惯反而是可以坚持下去的。
无论某天再忙再累,5分钟的碎片时间还是怎么都挤得出来的。
这才是最终我决定执行这个5分钟*100天的计划的初衷,读一本书,并且每天坚持读下去。因为只有5分钟,所以怎么也没脸再找借口不去完成每一日的阅读。
到活动后期,除了每天的定量阅读之外,我开始自己找阅读材料,不需要逼自己也看的下去了,从这方面来讲,我的这次付费学习还是值回票价的。但确实就是一个用金钱逼自己养成习惯的过程。
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样,需要用花钱的肉痛来刺激一下的类型,那这个阅读方案也是很适合的。(话说这么爱钱,真的是激励我干了很多事情啊!)
但无论什么活动,总会有不能坚持到最后的同学,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坚持不下来。我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只有还是不够喜欢吧,读着读着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了。
所以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你学英语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近来读到水湄姐在公号里写的一篇文章《你在变得更优秀的道路上迷失了么?》,里面讲到小熊老师吐槽很多人追求早起打卡、学英语之类的low逼习惯,有用么?早起了又能怎样?英语好了又能怎样?
水湄姐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原始时代,有邻居跟你说他出门用棒子打晕了一只肥兔子,嘴角流油吃了三天。你也很羡慕,于是花了30天,做了一根棒子。
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笑了半天。
我曾经就是那个“做棒子”的人,每天逼着自己早起,坚持学外语,觉得自己就仿佛更优秀了一样。
但是,每次坚持了一段时间,觉得好累,就默默地放弃掉,然后过两天觉得自己不思进取,就重新捡回来,于是再来一个循环。
等我有了娃才发现,当我和娃一起奔跑的时候,她嗖嗖地跑远了,我跑两步就喘到不行,今天腿疼,明天腰痛,就算早上没人喊我,我也会默默爬起来去运动。
当我去参加国际会议,大家很开心的讨论聊天,而我连大家在讲什么都听不太明白,一脸蒙圈的时候,不用人催,每天自己就会认认真真打开app学习了。
当我发现早教班、幼儿园、学区房花费十分高昂的时候,我就会努力去学理财知识,去提高自己的被动收入。
于是,再也不会去纠结坚持还是不坚持,只是知道,去行动。
不是早起和学习让你变得更好,而是你清楚地知道你的努力目标。
没有目标的勤奋,只是盲目的勤奋。
有了目标,你才会坚持这些手段,你才会去根据完成效果去反思,去修正,再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很喜欢星姐说的,“希望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你心中的那片渴望。”
真的渴望,会让你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