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APP都开始帮我们做年终总结
支付宝做了账单
网易云音乐做了歌单
就连饿了么美团也给你瞧瞧这一年的吃吃喝喝
我开始思索,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会在年末有一个总结。
然而,就在12月28日那天下班的公交车上,我在忽然想通一件事,在我的心里,还是有一条故事线需要自己重新进行一次复盘总结的。
2017年西安的秋天,我还沉浸在从杭州落魄而归的废柴状态里,本来说好要返乡跟我一起去报班转行码农的哥们放了鸽子,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压了上来。
就在这时,一个成都的富帅土著告诉我:如果实在不知道干什么的话,就去干新媒体运营吧。
如果说2018年要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那上面这句话应当是极好的。
17年末的事情十分紧凑,但又都记忆犹新,不依次交代是无法迈进18年这个坎的。
在决定做新媒体之后,我立刻注册了自己的头条号和公众号,但说来有愧,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竟是献给了当时最后一丝残存的码农梦想。
现在看来,话糙理不糙,仍觉有理:你家孩子为什么就是没别人家赚的多?
一开始并不懂什么是新媒体,只知道一门心思的写东西,之后便开始单纯的写社论和影评,现在知道当初这步走对了,这叫确定垂直领域,有利于拿到平台推荐。
可能是上学时看了一些书以及作文还行的缘故,写的影评在头条上还真能吸引一些流量,公众号的话就类别杂乱,说是兴趣使然,确实是想写什么便写的状况,做过的唯一推广只是注册时在朋友圈里吆喝了一嗓子。
尽管做的不算多,这两个号还是没让我失望,都在我之后求职的过程中起到了我本想让它们起的作用。
第一份工作便是凭着头条里几篇阅读量拿得出手的文章拿到的,虽说进去之后才发现“遇人不淑”,及早退场,但仍旧是成功开了个头。
要说学到了什么,应该没有,就是知道了原来一个公司没有法务的话,合同得运营来写。
因为这份工作的不靠谱,之后的求职中我很是严谨和挑剔,拒绝了几份轻松拿到的offer。
因此第二份工作拿到的很不容易,相应的也很让我满意。
公司是做西安市政府广宣外包工作的,光是面试就面了三次,一次主编,一次老总,最后一次是市政府广宣部项目负责人面的。
这一面印象最深,我给人家看了我前几天刚写的一篇《芳华》的影评,看完后她说这是这几天看过影评里写的最好的,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啥?没这么夸张吧?我觉得也就一般好,您这是都看了些什么垃圾文章啊?
内心沙雕一样的吐槽,实际还是要表现出一副过奖过奖,哪里那里,受宠若惊的模样,这可能就是文字工作者的矫情吧。
结果自然是被录用了,可故事发展并不是遇上了喜欢的公司,欣赏我的上司,便愉快地开始了自己第二份工作。
现实则是因为我突然间的一个念头,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天便离开了,满怀不舍和歉意,但在当时,那个念头的力量足够我做任何决定,即便是它目前被我无限期搁置,我依旧对它满怀希望。
第二份工作只有一天,连简历上都不能写,却意料之外见识了很多之前不自知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我结交了杨姐(那位负责人)这个朋友,两份收获都在之后的工作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
就这样,靠着新媒体,我勉勉强强走进了2018。同时我明白一件事情,之后的日子里,写字对我来说便是一件靠其谋生的事情,而在能把兴趣转化为工作这个操作上,我相当开心。
略过因为那个念头而折腾的四个月
因为有太多心思和想法投入
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怕开了头就没个收尾了。
2018年的四月,因为爱情,来了广州,算得上是说走就走,每每想来,很是骄傲。
广州是座不错的城市,如果不是因为没去过上海的话,我可以十分轻松地对其下一个“最好一线城市”的结论。
广州很大,人很多,公司也很多,大大小小鱼龙混杂,在前两个月的面试期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水的深浅。
有窝在复式公寓和便宜的办公间里的小团体和初创公司,也有在市中心CBD里各种光鲜亮丽的大公司,不同的景象,不同的要求和待遇,相同的工作内容。
我能做的就是在一次次面试后不断完善自己的表现和对专业知识的熟练,同时坚持那份兴趣使然的码字日常。
期间靠着差强人意的文章拿到了几份即便现在也看起来不错的offer,但因为交通、业务、出差诸多原因都拒绝了。
几篇帮到我的文章:
最终确定做的是一份大多数朋友都知道的工作,在一家公司做攀枝花芒果项目的运营策划,一做便是三个月,已经快要转正了,最后却匆匆回了西安。
就职期间工作表现自我评价的话,还是较为满意的,老板也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和肯定,这算是我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一份宝贵经历了,学到的内容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丰富有趣。
从运营到策划再到营销,如果说17年末的我是刚刚摸到这个行业的门边,这份工作之后便已经半只脚跨进来了。
回西安后,参加了我姐的婚礼,顺便处理了一些事情。
其中一件是要拎出来讲的,毫无征兆地过早遭遇了两位大佬——西安市创业项目的负责人和投资公司的天使人,这一次的谈话是让我将之前那个念头搁置的原因,谈话内容十之八九都是胜读十年书的教导,剩下一两句在我思索再三之后仍觉太过在商言商,有辩驳的余地。
可以反驳但没必要,反正是搁置下了,将心思放到工作上来。
之后又重返广州,第二次来准备充分,也比上一次急上不少,快速筛选周围合适的职位后,便开始了求职。本着尽快解决生计的原则,待遇高活合适即可,半途意外遇到一家十分钟意的公司,传统图书集团,有金庸先生的所有图书版权。
业务内容和公司环境我都很喜欢,所以特意提前做了详实的运营计划,在面试那天做完一个半小时的笔试题以及跟两位HR友好交流之后,以为十拿九稳了,到最后却卡在了这个岗位的领导那里,得知消息后,十分遗憾并与其公司的HR一起对那位领导盖棺定论:他不是要找运营,要找的是资深编辑。
之后一段时间,有些破罐破摔,各种乱投瞎投,很快便找到一个相当高薪的岗位。
公司文化十分诡异,我面试那天进老板办公室看到的是这样一副画面:一个身形富态华发早衰的中年男子,脖子上挂着佛珠,手里盘着核桃,靠坐在一人长的太师椅上,面前桌上摆着一套看着就很是贵重的茶具,一旁的窗台上则堆满了老板自己写的书,书名已经忘了,但当时第一印象肯定是觉得荒诞离谱。
没成想之后跟其公司运营总监随便对答几句,到家后便告知可以上班,待遇应当是广州市运营岗能拿到的相当高的水平了。我私心想着忍忍也就过去了,报道那天加老板微信,看到名字后括号里有四个字:扁鹊后人!
得勒,再忍下去就真不当人了,当机立断就溜了。
现在想来,应当就是走天津权健那个路子,智商税确实好收,韭菜也好割,可无奈父母打小管教得当,这种事着实下不去手。
之后痛定思痛,能力还是有的,拿到了几份不错的offer,最终我选了现在这家初创团队,尽管它的公司规模和环境与大公司有很大差距(说白了就是一间房子几个人为一个项目奋斗),我选它就是因为我相信老谭(公司老板)的这个项目应当就是会像我们所料想的那样,它会成长为我们所预想的样子,甚至更好。
趁着年轻,总得有点梦想,不然做习惯了咸鱼,再想翻身就完了。
2018年这一路走来,无论是能力,还是待遇,跟17年末的那个我相比,都有了很大的长进,这点实实在在的体会还是很让人开心的。
这一年正式从化工转到了新媒体,十分庆幸,不然年终总结就得写我一年刷了多少试管,洗了多少瓶子。
这一年认识了很多人,有萍水相逢,有益友,也有良师,收获颇多。
这一年看了几部喜欢的电影:
《无名之辈》:与其说这是一部荒诞喜剧,不如说这是一部治愈系的爱情片
复联三观看处方:漫威世界十年时间线简述(内含复联四结局猜测)
这一年说了一些事情上的个人看法:
写作水平应当还是有些提升的,不能说很多,一点点总是有的。
这一年最大的收获,遇到一个人,可以相互陪伴,一起生活,春去冬来,柴米油盐,乐在其中。
题外话
在公众号回复“码字” 可了解从毕业后的选择到最后一次面试的经历--详细正文
如果有想了解新媒体运营这一行的入门标准和业务内容的朋友,可以与我本人沟通,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