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值管理与价值
公司有两种价值,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
实际上,无论是DCF模型或WMF模型,都无法精确估计公司的内在价值。资本市场更多考虑的是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等于净利润与市盈率的乘积。类似于经济学的供求理论,这个公式是商业活动的基础,甚至是唯一的真理。从它出发,延伸出各种理论与实践。战略,管理,组织,营销,资本运作和科技创新等,都是围绕市场价值做文章。
市值管理就是关于公司的一切,包含了产业面与资本面,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和市场地位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商业形态的终极问题。
想要准确把握公司市值的变化谈何容易。那条魔鬼曲线总是围绕着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先生将市值管理分解为价值塑造,价值描述,价值传播,价值实现等四个步骤,能帮助上市公司尽可能踩准魔鬼曲线的生命周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股权激励,定增,融资并购,实现资本市场的增值。在估值减少时,通过增持稳定人心,并适时推出股权激励,为下一轮飞跃做好准备。
但并不简单。这是场精明的游戏,整个过程中离不开产融互动的思维方式,离不开对内在价值的理解,更离不开活跃在商业一线的高手身影。
二.家电龙头企业的市值管理
由于本人现处于暖通空调行业,对近年来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业务发展和市值变化颇有感触。
2016年之前,格力的市值一直都领先美的,通常是100-200亿。而市盈率,销售收入,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比美的强劲一些。不过,那时资本市场对两家公司的定位仍然是传统制造型企业和家电类企业。因此,即便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两只大蓝筹股,业绩优秀,成长稳定,但估值都不高,一直维持在8-12倍左右。
进入2016年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首先是大环境的变化。
2016年中期,国家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概念,制造型企业如沐春风,纷纷想在风口下借机转型。投资并购,跨界重组,制造型企业在价值重塑的环节开始发力。借助风口概念,投资者似乎发现了制造型企业的价值,开始给予重视。
这个时期,中国优秀家电股2016下半年以来集体爆发,估值普遍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这一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等龙头企业都涨的非常好。
但进入2017年之后,情况发生了逆转。两家公司大相径庭的市值管理理念和实操决定了资本市场完全不同的走势!
美的集团率先认识到未来的家电市场空间已饱和,开始探索泛相关多元化战略。从一家纯粹的家电企业向泛家电企业转型,从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从本土型企业向国际型企业转型。逐步加大研发领域的国际布局,并在2016年推进了一系列国际并购:东芝白电,Clevit商用空调,库卡机器人,高创自动化解决方案等。这一系列的并购不仅给美的集团带去了光明的产业前景,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完成战略调整,实现了价值塑造,美的用清晰明确的愿景实现价值描述。季报中是这样说的:
“美的将持续深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与精品工程,坚持产品领先,通过管理效率、制造效率及资产效率提升,打造效率驱动下的新成本竞争优势;关注全球产业并购机会,注重战略市场区域扩张,夯实全球运营基础;加强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产业布局,强化新产业战略研究,培育新的增长点与产业平台。”
美的集团已经不再满足于作为一家优秀的中国企业,其最新定位已经变成了“一家全球经营的科技集团”。价值描述后,美的连续用惊艳的方式实现价值传播:
通过一系列价值描述和价值传播,资本市场已经充分认可,美的已经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型的集团公司,这类公司和传统制造业公司在估值水平上肯定不同。
完成价值描述和传播后,美的在价值实现上也做得非常好。大量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项目,充分消化并购企业,深入传播企业文化,增加股权激励等。
前瞻性的战略加上市值管理让美的集团彻底腾飞。现在的美的已经成为中国大地上继华为以后,又一家冉冉升起的国际性的明星公司。我的预感是,未来几年,在全面进入工业智能化的时代后,美的集团还会交出更加靓丽的成绩单,市值过万亿,恐怕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比较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这两年的发展可谓诸多不顺。
2015年初,格力电器进入手机领域,将近三年过去,格力手机销量寥寥无几。2016年,格力电器试图通过收购珠海银隆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结果遭到中小股东联手否决。
自2012年5月接替朱江洪升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虽然极力推进多元化战略,却无一成功,主营业务至今依旧停留在空调这一产业层面,吃的还是朱江洪时代的老本。
为何格力电器多元化战略总以失败告终,有种观点是和董明珠过度强势的个人作风有关。作为董事长和总裁,董明珠的决策太过个人化和随意,完全听不进去其他股东的意见建议。不可否认,董明珠是极其优秀的管理者,是天然的价值描述和价值传播的代言人。然而,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即便2016年空调行业赶上十年难遇的大牛市,即便格力电器2016-2017年净利润增长30%以上,资本市场给其估值依然只有14倍,多半还是看中其分红能力和账面上的千亿现金。
格力电器的现状是在存量市场保持优秀,但在增量市场让人看不到未来。也许某种程度上,格力存在着被低估,但是,如果格力的战略发展总是以失败告终,资本市场长期也难以给其合理估值。即便未来空调行业持续发展,靠产业拉动市值,市盈率也不会太高。
是市值管理的连续失误让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截止目前,美的集团市值已达到3500亿,市盈率20倍;而格力电器市值2700亿,市盈率14倍。实际上,美的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电第一股。
由于业务上的往来,美的和格力都是我司的大客户。从近来两家公司的表现来看,市值管理对公司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锦上添花。近期的项目让我感觉,美的在研发上投入更大,而格力竟会因为成本问题,人为提高开发难度和开发周期,这在五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市值管理与产融互动的思维,在当下似乎更加重要。最近两年,资本市场较过去理性很多,愿意给真正有价值的公司高估值。这不仅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对优质上市公司来说,更是通过市值管理重塑价值的好时机。利用好这一轮的理性思维,实现公司市值最大化甚至跨越式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三.买方的市值管理
先生后半段提到买方市场的市值管理实操。作为投资者,如何抓住魔鬼曲线的周期性似乎是更多人关注的问题。在这里也想写点个人见解,不具有指导意义,只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上次节气小课,路明老师将股权激励分成三个层面的观点很启发我。他将股权激励分成三个层次:哲学层,逻辑层和策略层。三个层次是递进关系,重要程度也不相同。很多问题都可以分解成这三个层面,投资便是绝好的例子。
投资的哲学?
毋庸多言,伟大的投资家都有自己的哲学观念,无论是巴菲特,查理芒格,彼得林奇,费雪,索罗斯,利弗莫尔等等。这并非巧合,因为投资是距哲学最近的一门学科,包括科学的精确性,社会学的从众性,个人意志的随意性等。然而投资却面对相同的困难和目标: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追求相对确定的利益。
哲学观并非能带来稳定的回报,却是投资的基础。投资者须需要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不断进化,但同时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哲学观念。如何修炼好自己的哲学观,使其在未来绽放光芒,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天赋,更取决于后天的积累。
投资的逻辑?
在脑海里隐约产生模糊的投资哲学,意味着可以开始思考投资的逻辑问题。投资逻辑中,最重要的是衡量投资回报与风险的关系。一般来说,风险越高回报越大,但事实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和认知,将投资的风险降低,而保持同样的回报率。逻辑层面中个人的风格选择也很重要,侧重于价值投资还是成长型投资,长线持有还是波动操作等等。
投资逻辑需要在投资哲学层面下展开思考,虽不像投资哲学那样长久稳定,但也不会经常发生变化。找到适合自身的投资逻辑,便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中策略工具的选择,也利于保持心态的平和。
投资的策略?
投资策略是最微观的视角,包括选股依据,买卖策略,资产分布等。在投资三层次中,投资策略是最不重要的层面。然而现实是,大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策略层,过多的思考买卖策略,却很少思考投资的哲学和逻辑层面。缺少更高维度的视角,看到的事物多半会偏差不少。更重要的是,在盲目的市场投机中,失去了正确认识自我和看清商业本质的机会和挑战。
这三个层面上我都要继续修行。感谢那些伟大而谦虚的投资大师们,感谢先生,学生希望能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三度修炼,蓄身养厚,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