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走后,我可能再没那份幸运找到如她一般的得力助手了。然日子继续,工作上的事儿跟新生的韭菜一样,一茬儿接着一茬儿。替补小潘的是大力,人如其名,是个人高马大的姑娘,表面看起来有着“遇事不慌、佛挡杀佛”的气场。我虽心里明白,她的能力在小潘之下,但假以时日“培养”也能代我分担一二,可有天晚上她直言不讳的“任性”态度却令我始料未及、震惊不已。
那晚,她发来微信,大意是说:现在的工作内容让我郁郁寡欢,我想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钱多钱少我不在乎,生活才是首位的,所以我申请调往其他岗位。什么?调往其他岗位?职场上,“老子不喜欢,所以不干了”,这个算常见的,但是“老子不喜欢,却也不辞职,还要求调岗”,请问有这种操作吗?我咽了口唾沫,秉持着善良和包容的心,为她此番话预设了种种可能情形:兴许是家里有困难找的托词、同事有矛盾说的气话、月经不调闹的情绪呢?又或者,出茅庐的年轻人在就业之初多数跟无头苍蝇一样盲目,经过一个月的适应,她的确不喜欢、所以不开心?作为过来人,我感同身受,毕竟四年前在那家发展前景还不错的人力资源公司里,曾因为“不喜欢”而甩了甩头发大步走开的人是我。同时,我也深知第一份职业的失败会对我之后的择业观产生多大影响,而在职场上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一时激情做事是很容易“自伤”的。所以,我想探知其真正原因。
出于礼貌,我首先为她的勇气和坦诚点赞,毕竟不知天高地厚却还能这么理直气壮的人也不多见。然后我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她,在我去年刚刚接手这份工作时,亦有诸多不适,我急火攻心、压力山大、头发掉落满地,但好在时间不负人。它会给所有的努力一份回报,给所有的不努力一个教训。你慢慢熟悉、积累和沉淀,就能慢慢适应并胜任。但我低估了小姑娘的“强势逻辑”,她回复我说,也许对于你而言,解决一个问题、攻下一道难关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你愿意在所有不适面前调整自身、寻找出口,但我清楚自己是原地打转、恶性循环。她说得对啊,每个人的责任感和抗压能力是不同的,我是superman,我不可能命令其他人都去拯救世界;我是打不死的小强,我不可能要求其他人都能承受磨难。但是,小姑娘,你要知道,没有岗位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只有你去适应它,没有它来适应你的道理。而现在的形势是,铁打的岗位流水的员工,你做或者不做,它一直都在那里。如果改变不了局面、环境,就只能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视角。我始终强调,我们尊重每一名员工的自由意志,但一切要以完成工作、做好工作为前提。我又问她,如果岗位无法变动,你会怎么办呢?她倒很直接,说不是我威胁你,我会选择辞职。很抱歉,我必须承认自己在听到“威胁”二字的时候笑出了声。好在隔着屏幕,她听不到我的笑,我也看不到她因自我感觉良好而显露的“尴尬”或仍不自知而对我的笑报以的“莫名其妙”。在我看来,只有真正成为某个领域的大牛才有话语权说“我要这个、不要那个”,“我看不上这个、瞧不起那个”,才有选择的余地、威胁的可能,而当我们都处在打工阶段、做着沧海之一粟时,更多的是“被选择”。
我知觉自己和她的思想意识没能调至同一频道,接下来与其尬聊不如趁早结束此次对话,留待明日再找机会面谈。所以我说,你刚来一个月不要急,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身陷其中时倍感痛苦,但你可能无法想象自己有多少潜能会被激发出来,并且做到之后发现,不过so so。其实我清楚,她的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能力可以培养,但态度纯靠个人的思想觉悟了。我是用人单位,我可以教你做什么、怎么做,但我无法迫使你喜欢做、心甘情愿做。只是你本可以选择之初,枪毙我、拒绝我,没必要等我们在一起后,再来告诉我你根本不喜欢我、或者你已经精神出轨了,我留你肉体也不过是形同虚设、空占资源。我也深知,照此以往,要么你会渐渐习惯而爱上我,达成灵与肉的统一,要么肉身也离我远去,从此便是天涯路人。但我们终归不是爱人,没有这般缠绵悱恻、难断舍离。我们是用人单位和员工、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我始终占有主动权,且不会因你的离去止步不前,更没有必要求着你不要离开,还会有更优秀更match的人出现,何况你并未让我如此刻骨铭心、欲罢不能。
年轻人拽过了头不是个性而是任性,我想她可能还是太年轻,还未悟到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择业心态和职场逻辑。但同时,年轻人也是需要引导的,所以我自始至终都避免说“干的了就干,干不了就滚”之类的话。初入职场,能力欠佳但态度要到位,想要工作迁就你,那就自己做老板,把自己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实现自我的“私人订制”。但这一条路,同样也是漫长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