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你是否碰到这种情况:每次轮到你发言的时候,总是感觉头脑一团糟,思考半天却无话可说?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小王给领导的汇报:
领导,我刚才和几位主管沟通了开会的事情,大体情况是这样的:王经理明天下午4点钟无法参加会议,其他时间都可以。王主管需要明天很晚才能回来,预计他后天上午才可以参加会议,不过会议室明天还在装修,需要等到星期五才能使用。所以我们把时间定在周五上午11点钟,可能更加合适,但是这样杨经理就没法参会了,他下午3点才能回到会场。
看完这个汇报,请问你们作何感想?没错,一个字——乱。小王汇报了很多信息,但听的人完全是一头雾水,杂乱无章的信息堆砌对于他人来说不具备任何说服力,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人的大脑才能够有效的接收,这与演讲者本身的能力息息相关,这项能力就是结构化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结构化的思考与表达涉及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理念来自于经典书籍《金字塔原理》,本书讲的是,在总结与表达的时候,一个人所有的观点与给出的例子之间必须构成严谨的逻辑体系,序言、中心思想、观点、实例,它们组合起来就像一棵向下生长的树,纵向结构上每一组的观点必须是其下一层次观点的概括,横向结构上,每组中的各个观点或不重叠,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横向纵向所有内容组合起来的形状像一座金字塔,这种思考表达方法被称为金字塔原理。
结合此原理,要做到结构化思考,需要把握四大原则“论、证、类、比”。
1.「论」结论先行,先说完结果,再说过程
2.「证」以下证上,下面的数据必须证明上面的观点
3.「类」归类分组,类别之间彼此不交叉,不重复
4.「比」恰当分组,小组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下面来详细看一看几位学习演讲大师关于这一话题的独家心得。我们分别从“有效说服、整合碎片信息、使用表达工具”三个方面展开。
一,整合碎片信息
对于工作生活中的大量碎片化信息,如果想要把它们整合成观点,需要进行总结归纳,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2.对信息进行分类,分类既可以自主分类,也可以调用前人的著名思考模型,比如SWOT模型、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营销4P、WOOP法则、4P决策、GROW模型等。
3.对各类别的信息进行总结与概括,把零碎的要点概括成结论。
这样整理下来的每一个结论都有对应的信息作为支撑,得到的观点也就有理有据,具有充足的说服力。
附:MECE法则
这是《金字塔原理》的作者提出的一个思考分类的工具,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常被称为不重叠,不遗漏。
运用该法则时,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
1.谨记分解目的。将整层结构分解成要素时,要牢记分解目的,依照目的来找到最佳的分解角度。
2.避免类别之间层次混淆。
3.可借鉴或引用已有的经典模型。
二,有效说服
为什么有的人演讲汇报总能引来阵阵掌声,让大家心悦诚服?而有的人讲话时,周围的人却昏昏欲睡?
后者听众的反应截然不同,至少说明两点:
a.发言者讲话不足够吸引人。
b.发言者讲的内容无法令人信服。
要想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有效说服对方,可以运用结构思考力中的方法——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式搭建金字塔结构(也被称为由上往下的自问自答),即根据主题预测问题,提前准备好答案,逐步搭建金字塔结构。具体可以分三步实施:
1.把有观点的结论作为主题,且主题必须根据目的来进行设定。比如目标是让老板认同项目改革,促进业绩提升,那么主题就应该是“改革创新,提升业绩”,而不应该是“改革成果汇报”,即不能是“为什么XXX”,应该是“XXX能产生XXX的好效果”,只有结论才能回答他人的疑问,只有结论才能引发下一个层级新的论证。
2.设想问题。分两小步:
a.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进行提问,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自问自答。通过假装自己是听众的方式预测听到 消息之后会关心什么问题。
b.通过5W2H(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uch)或者2W1H(why,what,how) 确保问题被全面覆盖。
3.提前准备出答案。将对方可能关心的问题答案回答一遍并直接给出解决办法,以此打消对方的疑虑。
依照这种模式自上而下进行自问自答,因为内容是对方关心的问题,所以能保证有吸引力;因为对方关心的问题已经被解答过,因此答案有说服力。两者双管齐下便可以达到足够的说服效果。
除此之外,配合以往文章提到的“刻意练习”效果会更好。随时随地、有意识的不断练习讲话的模式:开会时可以想会前、会中、会后;周会、季度会、年度会,不断练习与积累直到遇到类似话题,自己能够自动输出语言表达框架为止,练习可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套路写邮件一个月,第二阶段,开会时用套路发言两个月,同时保持邮件练习,第三阶段,用套路进行一对一回答问题三个月。
三,结构化表达工具——SCQA架构
该架构是由金字塔原理作者提出,广泛适用于演讲汇报写作等多项领域。具体含义为:A -answer S-situation Q-question C-conflication ,该结构有ASC、CSA、QSCA多种变体。
比如,在向老板汇报销售激励制度,打算从提成制改为奖金制的时候,可采用:
1.开门见山式(ASC):答案-背景-冲突
a.老板,今天汇报的是关于把公司销售经理制度从提成制改为奖金制的提议。(直接抛出答案)
b.公司创始以来一直使用提成制。它是主流三大激励机制—提成、奖金、分红中的一种,适用于不 同场景。(交待背景信息)
c.但在公司业务迅猛发展的这种背景下,造成了很多不公平。比如成熟市场与新市场的员工的对 比,虽然有的员工拿到大笔提成,但总体来说公司仍在亏损。(交待冲突)
2.突出忧虑式—CSA冲突-背景-答案
这种方式关键在于强调冲突,引导听众的忧虑,激发对背景的关注和对答案的兴趣。
3.突出信心式—QSCA问题-背景-冲突-答案
按此顺序,可以强调主体在有矛盾的情况下面,仍准备作出改变,可以给听众以足够的信心。
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排序会造成不同的效果,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以上结构化思考与表达的一些干货技巧,也许有的伙伴会觉得它们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其实大可不必,想掌握结构化思考与表达,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在实例中去加以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在开始动手动脑实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