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还没有拥有自己的辨识度时就已经开始了学习。婴儿时期哭或许是种本能,可爬、走、说话这些或许并不是本能,这也是我们学习并加以运用的东西。
我们在那么小的时候开始学东西,并没有想过怎么学习才是高效的,哪种方法会使自己的学习变得轻松许多,只是一味的去模仿学习。当开始有自己的辨识度时,也就是真正意义上接触教育时,老师会教导我们如何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并且快速的掌握它。从老师的出发点来讲是好心,但对我们而言并没有相同的看法。
老师的方法可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摸索才得来的,但这并不能表明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人都是单一的个体,没有两个人能够完全一样何况是人之间的思想。那么如果老师的思维并没有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有用吗?只能说适合自己的就一定是有用的。
作者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所谓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学习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努力。这就是应证了天才论的说法,没有绝对的天赋,只是靠后期的努力才能造就天才。另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这就与上述的相反,这种思维就是全靠天赋,不管努力与否,你擅长的领域就是一直擅长,不擅长你花费够多的努力都没有用。
其实按照我们现在人的想法,更加倾向于成长型的模式。只要你肯学习,没有什么是学不成功的,如果没有学习成功,那就肯定是因为你的努力花费不够。这恐怕是听到最常见的一句话了。但不得不说,这种模式确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与学习,甚至得以改变一生。
作者提到了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概括而言,将一批学生分为了两组,一组学生观看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视频,视频告诉他们人的智力并不是固定的,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更聪明。而另一组则是观看一则普通的大脑介绍视频,并没有涉及成长型思维模式。
从结果而言,了解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期末测评时的成绩要高于领一批学生,而且最可怕的是,这仅仅是多看了两条视频罢了,这个效果不可谓不高。
更加使人诧异的是,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曾经得差生而言影响极大,让他们明白哪怕是天生弱别人一筹依然可以与他们并肩甚至超越。可以看出这种思维模式得效率。
确实,只要肯付出多于常人的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有志者,事竟成,老祖宗留下的话依然可以有相当高的辨识度。我们今天所学习研究的东西,都是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才会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
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于人们的影响极大,那如果是让原本有天赋的人敏明白了这种思维模式,他是会依然靠自己的天赋更加出彩,还是两相结合更胜一筹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