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又从14年跨到15年了,又是一年过年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喜欢过年了,现在对过年也没什么概念,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了,顶多再加一些时光易逝的感慨,而且也没了小时候对过年的那种期待和开心的感觉,现在就是一个字,烦。烦过年吃不完的饭局,烦那没有年味的过年气氛,烦那明明不熟还假装着亲密的熟络。
现在想想,还是喜欢小时候过年的气氛和感觉,而那些,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渐行渐远。
那时候……
小年夜,大家聚在一起,姑姑和弟弟也从城里到奶奶家来,还有姨爷爷姨奶奶,一起在奶奶家蒸馒头,大家聚在一起捏着馒头,包着团子,爷爷则掐着蒸一龙馒头的时间,时间一到就端出来,时间久了,就黄了,时间不够,就生的,而这个时间的计算,是在一年一年的实践中得出来的成果。爷爷一把馒头和团子端出来,我们这些小的就抢着去给馒头点红,馒头一定要点红,因为这样啊,来年才能红红火火,有时候我们调皮,就会互相在额头上点红呢。白白胖胖的馒头上面一点红,诱人极了。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爷爷会把家里旧的春联撕掉,然后把浆糊涂在门上,再贴上早就买好的新的春联,爷爷一定会仔仔细细的看好边,生怕贴歪了,要是贴歪啦,还得撕下来重贴,这可是门面。贴完春联,就代表着新的一年要到了,然后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吃完年夜饭,大家就聚在房里一起看春晚,嗑着瓜子,吃着花生,那时候的小品感觉特别好笑,大家都会笑上好久。快到春晚倒计时的时候,爷爷就准备出去放炮竹了,“炮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在窗外不绝于耳的炮竹中到来,一声一声的炮竹声,在睡梦中让人感觉特别安详。
初一,一大早就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服,和爷爷奶奶讨完压岁钱后就和村上的小伙伴一起去拜年。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在那里,台上还放着瓜子花生和一些糖,我们这些小鬼拿着一个红方便袋满村子的跑,一家一家拜年,生怕漏掉一家,那些村上的爷爷奶奶也最喜欢我们甜甜的说着新年好,然后给我们的袋子里塞上糖花生什么的,有的关系好的,还会留我们在那里喝一碗红枣汤吃一个鸡蛋,我们也不客气,一个早上,全村都跑遍,吃好几个鸡蛋喝了好几碗汤。回到家里,也会有好多村上的人上门来拜年,虽然大家只是村名关系,也不是什么亲戚,但是春节啊他们都会一起上门来拜拜年,说说吉祥话。这时候,奶奶也会为他们端上一碗红枣茶,大家互相说着喜庆的话,好不热闹。马路上走过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会说一句新年好。家里的电话也会响个不停,都是那些在别的地方不能回来过年的亲戚的问候电话。
现在……
群发的短信,丰厚的红包,紧闭的家门。
那些小时候的事,都只剩下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