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中文名
手太阴肺经
出处
《黄帝内经》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十二经脉之一
主治
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
经脉循行
原文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⑴,下络大肠,还循胃口⑵,上膈属肺。从肺系⑶,横出腋下,下循臑内⑷行少阴⑸、心主⑹之前,下肘中,循臂内⑺上骨⑻下廉⑼,入寸口⑽,上鱼⑾,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
手太阴肺经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
⑴中焦--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
⑵胃口——《铜人》注:“胃之上口,名曰贲门。”
⑶肺系——元 ·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也。”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⑷臑内--臑音闹。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⑸少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
⑹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
⑺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即掌侧。
⑻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⑼廉——指侧边而言。
⑽寸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⑾鱼,鱼际--“鱼”或称“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的边缘部分。
翻译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 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 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作用配伍
本经腧穴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中府
【别名】
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手太阴肺经
(注:本书中的所有穴名,包括别名皆直接引自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年 7
月第一版发行的《腧穴临证指要》一书。)
【穴义】
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
1)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
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
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
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中府穴何以是肺之募穴?肺经经脉的起始点何以在前胸上部而不在其它
之处?这是因为,其一,肺所主的物质为人体中比重最小的气态物,气态物在
人体系统中通过运动后它总是向人体系统重力场中的最高位置聚集;其二,从
不同的系统角度考察,人体中有多个不同系统层次的重力场对人体中的气态物
起着制约作用,有局部的三焦腑重力场,有整体的脊骨重力场,而除人体系统
自身的重力场之外还有地球重力场。在以二肾为重力场坐标中心的三焦腑重力
场中,离肾最远的胸上外部为最高,在以脊骨中心为人体整体重力场坐标中心
的脊骨重力场中,离脊骨最远的胸上外部也是最高,而从地球重力场来看,人
体无论是平趟还是直立,胸上外部都是处于三焦腑系统的高位之处。由于上述
的原因,胸上外部的中府穴就成了在人体系统及地球系统两个重力场合作用下
的最高位置,因此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穴处聚集并向肺经传输,中府穴也
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4)手足太阴之会。中府穴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
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
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
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中府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它不光包括肺
的气化之气,也包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由于肺的
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由
于脾脏的燥热之故,脾脏气化的气态物中比重较小的部分它也在三焦腑包膜的
最高位置处聚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中府穴中的气血物质分布是肺气最
多,脾气其次,其它脏器的气化之气很少,肾的气化之气最少,它主要体现了
肺与脾二脏的气血特性,故称手足太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
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
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
次。
【功能作用】
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
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
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
【治法】
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
用水针,莫灸。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 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 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