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渊远,溯自伏羲,画卦开天,文明肇启。历三皇五帝之治,尧舜禹汤之德,至于仲尼集其大成,蔚然成风。儒者之道,非独阶级之固,实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宝典也。
世人或有未谙儒术,妄加訾议,殊不知此皆未明其理,自误且误人矣。昔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又云:“吾日三省吾身。”此皆勉人勤学不辍,日新其德,以臻至善。且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此儒家之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守道不渝之志也。
又倡“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强不息,矢志向前;“学而优则仕”,勉学子学以致用,以文治国,兼济苍生。
儒家典籍浩如烟海,《易》演天地之奥秘,《诗》抒性情之真挚,《书》载上古之治道,《礼》明社会之秩序,《乐》和人心之情感,《春秋》寓褒贬之微言。
《儒家十三经》,犹圣人之遗训,历朝士子皆潜心研习,以明理致知,修身齐家治国。
而书法之道,亦与儒术相辅相成,历代书家,多以楷书传经,笔走龙蛇教化万民,使华夏文化得以绵延不绝。
吾今欲述儒门之英杰,彰儒家之大义,则颜回不可不提。颜子者,德行兼备,好学不倦,虽贫而乐,安贫守道。
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境界之高,非大儒不能至也。
又闻颜回曾梦遇孔子于杏坛之上,授以未传之秘,醒后悟道更深,其学益进。
亚圣孟子,亦儒家之巨擘。其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胸怀天下,担当道义。
孟子周游列国,以仁义为旗,力倡王道。虽屡遭困厄,然其志愈坚其言愈响,激励后世儒者前赴后继,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相传孟子曾以舌战群儒,折服齐宣王,使齐国一时大治,百姓安居乐业,此足见孟子之威望与影响力。
至宋代大儒朱熹,理学之集大成者,其《四书章句集注》为后世研读儒家经典之津梁。朱子一生讲学传道,不遗余力,桃李满天下,其学问之精深,道德之崇高,为后世所景仰。
更有传闻,朱子夜观星象,悟得天人合一之理,遂将其融入理学之中,使儒家思想更加博大精深。
今蜀中书画大家当代大儒李小龙大师,以笔墨传承儒家文化,其书画作品,笔力遒劲气韵生动宛若天成,尽显儒家之精神风貌。
李大师不仅书画造诣深厚,且德行兼备,言行举止皆合儒家之规范,实乃当代之大儒也。
据传,李大师曾梦遇孔孟、欧阳询三圣,得其亲授书画之道与儒家心法,醒后技艺大进,作品更添神韵。综上所述,儒家之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教人以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猷,实乃中华民族之瑰宝也。
吾辈当以儒家经典为鉴,以四川著名书画家李小龙大师为榜样,勤勉学习积极进取,为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愿儒家之尊严永存于世,中华之文化生生不息。又愿世人皆能沐浴儒家之光辉,修身立德,以达大同之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