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
巫咸袑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临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解:
本章多疑问,以问入思,思及天地大道。
相比直陈道理,提问有自身独特的魅力。问题因问(无答)而开放,它带人进入思域,更能接近纯粹的思想。文本第一段全是问句,一气呵成,不断冲击着人的思考。我们还可以做个假设。作者这么写,也有意在表达自己的思路历程,凸显认知的困境。
第一段可分为三大问,分别面向天运地处日月交替、云行雨施、风起。文本的深邃之处在于,即便这些常理都值得质疑。以天为例。一般的理解都认为天在运转,但作者偏偏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天其运乎”?然后,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在质疑自然现象背后是否存在主宰力量?结合《庄子》其他篇章,作者显然不认为有什么主宰。天运地处日月交替、云行雨施、风起等等,都是自然而然,本来如此,无所谓背后有谁在操作。
在此前提下,天运地处与“自然”形成悖论。自然谓自在自为,自然而然,不他然,也不所以然;可但凡以某种描述出现,如“天运地处”,都潜在为“他然”(“孰主张是”)或“所以然”(“其有机缄而不得已”),甚至“描述”(天运)本身都挂一漏万,消弭“自在自为”。这点文本没能指出,且为一憾。
最后一段老生常谈,要求帝王法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