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木笑
不知何时开始,人人都在羡慕一种状态——每天早上6点起床,凌晨2点才睡,一边上班,一边写作,一边带孩子,每天精力旺盛的不得了,我们不妨叫做“斜杠少年”的“大神状态”。不知何时开始,每个人都开始了不留痕迹或是直白的自我推介,自己是如何放弃高薪稳定的工作,如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这梦想多半就是写作,也有说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拼命,成为了现在的“网红”,而这“网红”多半是出过书、组织过专题活动或是在线下给孩子们讲过课。老老实实地说,世上一定有那样精力旺盛的“大神”,比如俄国的彼得大帝,世上也一定有为了梦想一往无前的信徒,比如圣•保罗,世上也一定有真正呼风唤雨的“网红”,比如写过《滕王阁序》的王勃……
反正咱老百姓过日子,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怎么说,咱们听着就行了,至于事情的真假,至于当事人难受不难受,这个不是咱应该操心的事情。咱们老百姓最是实际,看书也是一样,比如这本儿《你充满电了吗》,不管作者汤姆•拉思是盖洛普公司全球咨询业务的负责人,也不管他的作品全球畅销超过600万册,多部畅销书占据《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单超过300周,这些都是别人的事儿,充其量是别人的传奇,咱们只关心这样一本书是不是合乎你我凡夫俗子的胃口。
汤姆•拉思这本书诚然披着“鸡汤”的外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谈论工作和职场,不管如何辗转腾挪,也躲不开“厚黑”和“鸡汤”的瓜田李下。从佛家的角度,这其实没什么,只不过是个“名相”,就是个名字,仿佛“张三”、“李四”、“隔壁老王”,无所谓,只要能过好日子,干好工作,就是好书。作者是盖洛普公司的精英,那盖洛普公司始创于1935年,如今在全球25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3000余名研究、咨询和培训专家,全球员工达到6000余名,是真正的业内翘首,作者利用手头的海量资源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从数千条备选策略中,精选了21个方法,即使是“鸡汤”,也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好汤。
纵观全书,我们能感受到一位职场心理研究大师在长年的参悟和实践之后,完成了一次理念的升华,作者摒弃了如今大行其道的职场工具书诸如“横向领导”、“量化管理”、“导图模板”等倾向,仅从“意义”、“互动”、“能量”三方面入手,实现了一种意义上的返璞归真。而“意义”、“互动”、“能量”不妨可以看作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全面回归,是一种繁华落尽的拈花一笑,不由让人叫绝。
◆ 渡己无方,不妨渡人
全书的开篇说“意义”,这比介绍方法更重要,在谈到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很少和“事业”划等号了,这是公民时代来临的必然。然而,我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开始将工作和“悲催”直接画了等号,这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我们能够在本就辛苦的职场,活得稍微轻松快乐些,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核心问题。
对工作意义的深入挖掘是本书的核心之一,作者的研究表明,如果你把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做有意义的工作上,那么你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效率将增加250%,驱动人们进行有意义工作的是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你为了获得某种回报去做某件事情,而内在动机却来源于你的工作所蕴含的意义。即使你无法获得回报,你内心深处依旧对“意义”很渴望,“意义感”将使你的内心有一种幸福感。培养和发现内在动机需要人们有意识的努力,因为意义并不会自己找上门,它需要你去创造。
在这里,作者实现了一次飞跃,在充分论证必须要正确地去看待金钱,千万不要十分片面地只根据金钱判断自己的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基础上,作者提出意义在当下,行动起来,从微小的成功开始创造意义,不要让金钱扼杀意义,不要仅追求个人的幸福。特别是想想你周围的人最需要什么,找到他人的需求与你的力量及兴趣重合的地方,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相信助人者自助。
在某种角度上,作者上面的观点和佛家的一些看法不谋而合,但如果细分,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渡人先渡己”,然而法门讲究“方便”二字,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暂时找不到“渡己”的有效出口,不妨先从帮助别人和浅层次的“渡人”做起。其实,在佛经里“渡人”和“渡己”是同一个意思的两种“名相”,“渡人”的过程就是“渡己”,就像作者说,我们从对别人有益的方面思考自己每天的工作,最终找到的是自己在工作中的意义感,从而产生蝴蝶效应,带来意想不到的自我积极启示。
◆ 心若向阳,处处菩提
自从萨特的小说《禁闭》里出了一句“他人即地狱”,然后在无数人的断章取义下,这句话成为我们敌视周围一切同类的理论基础,其实萨特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同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变了质,那么他人只能是地狱。”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汤姆•拉思的“互动”这一部分无疑是一次及时的“拨乱反正”。
作者说的很客观,有点儿任我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的味道,作者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周围的人进行互动,良好而有效的互动,不但能给他人带来价值和欢乐,也能给我们自己带来的很大收益。互动很棒的人,拥有很高幸福感的概率是一般人的4倍,所以不要独自飞翔,生活中最美的时刻不是独处,而是与最亲的人相处。
作者也给出了具体的导向甚至是操作方法,指出让幸福感持续增长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拥有,继续和你珍视的人一起创造新的积极体验,而创造新的积极体验可以试着采用以下办法:换位思考,善意推断,试着去理解和倾听他人的想法,互动时保持客观理性,不掺杂个人情绪。而在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互动方面,作者不惜苦口婆心:如说话时多用正面而具体的词汇,赞美和表扬他人行动中的细节,能给人带来积极的体验;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和人沟通时务必先消除不良情绪,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处理棘手的问题;多和心态积极的人沟通交流,可以给自己带来正能量,从而不断更新自己;尽量减少与长期情绪负面、性格消极的人接触,以免自己被严重的消极情绪传染等等。
很多人对心态方面的事情非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敌视,谁和他们讲积极心态,谁就是烂大街卖鸡汤的,谁就是机场循环播放讲成功学的。其实大可不必,心态积极点儿,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成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丑恶不闻不问的犬儒,真正的大勇之人必有大智之慧,是纵然明白“他人即是地狱”,却仍然选择从自己内心的改变做起,手刃我执,用自己的温和从容去感染家人、朋友、同事,给身边的人带来积极的互动体验。
◆ 此身道场,因果无他
《顿悟要门》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唐代高僧慧海禅师的公案,一位来自律宗的源律师前来拜访慧海禅师,就问慧海禅师:“您也用功修道吗?”慧海禅师回答道:“用功啊。”源律师又问:“怎样用功呢?”慧海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这则公案非常有名,是“平常心是道”的封案至宝,悟道的智慧就在真实的生活之中,不用去找灵山,我们的身体就是道场。
在全书最后一部分,作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返璞归真,也是对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智慧的总结,作者告诉我们吃饭、运动和睡觉,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环节除了差错,生活就会被打乱。想要做出成绩,过好有意义的一生,首先要把健康和精力放在第一位。吃好,运动好,睡好,每一小时的睡眠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而不是浪费。精力充沛、保持活跃,才能更好地回应压力,为他人和自己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这部分可见一斑,比如告诫我们要远离油炸食品,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尽量减少添加不必要的糖分,将蔬菜作为食谱的中心,用水果代替糖果,多喝水、茶叶和咖啡,以代替碳酸饮料或是甜味饮料;建议早上运动比晚上运动更合适,早上运动20分钟可以带来12小时情绪的改善;每天保证7至8小时睡眠,这有利于保证工作效率;不要让压力像滚雪球越来越大,要及时处理每一个压力,要受别人“二手压力”的影响;面对压力微笑面对,哪怕只是强迫自己动动嘴部肌肉,也有利于情绪的改善,压力的释放等等。
只有真正有平常心的人,才能真正将身体置于工作之上,只有真正将身体置于工作之上,才能真正体会到“无心插柳”给我们的工作效率带来的积极转变。每一个结果都不是凭空产生,而因果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是摆在桌面那么明显。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深夜加班,晒自己熬夜不睡,却不知道每次对身体的透支,不是距离我们工作的目标更近了,不是距离我们的幸福更近了,虽然其中很多无奈,但就事情的结局而言,我们确实是在距离自己原初的目标渐行渐远。
修行十世,难逃因果。
此身道场,功夫诗外。
没有人否认积极进取和努力打拼的正确性,只是我们总喜欢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偏激,更可怕的是我们是个动辄“集体无意识”的族群。有大神晒自己每天充电满满,超负荷运转,精力旺盛得不要不要的,同时能做几十件事儿,无数年轻人就趋之若鹜,给自己定下满满的各种计划,这样到底好不好,我们不好评论。
但或许有一天,当我们都渐渐老去,你会发现当年的大神正在街边颤颤巍巍地扶墙而走,原来那时的“精力旺盛”不过是强撑着透支健康,当年的“网红”也不过是跨度几年而已的过眼云烟……
红尘万丈,生命其实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当下顿悟,貌似勇猛精进,但不意味着就可以终生得道。一生渐悟,貌似愚钝步迟,但也许最后终得道果。这些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