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做一天的讲座,回到家会累瘫。自己有点吃惊,年龄大了?体力会如此之差。年初的时候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两周,中间的两天周末还在接个案。也没觉得这么辛苦啊。
我总是不愿轻易就放过这类会给我带来困惑的事情,想琢磨明白到底怎么了?
最后想到的是因为咨询师培训中学员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他们大多是自己交了费用,一定要在培训中获得些什么,他们比我更期待好的培训效果;而很多时候企业培训中员工是被动参加的,企业帮员工支付了费用,员工不会觉得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只要与他们的主业无关的内容,就说明对于他们的工作来说是可学可不学的,学员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另一个原因是咨询师的培训目标很明确,我很清楚应该如何设计课程,如何提升学员的能力;而企业培训中学习的目标主要由管理人员确定,并不一定符合员工的需要,如果是在凝聚力不很好的团队中,服从领导安排并努力获取知识的动力就会更差。我想这也是企业管理者们比较头痛的事:如何才能有一个共同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企业培训中面临的困境又会让我想到给本科生上课的状态,虽然我会很努力地处理学生们的投入与动机,但有些时候仍然会有些失落,觉得自己费好大劲,效果并不满意。有时会劝自己,那是一个成长的阶段,可能是没到时候。虽然很多学生会给我很好的反馈,说喜欢我的课,学到很多东西。但只是一部分学生的状态,还是会让我觉得自己那些努力与付出像是一记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让我感到可惜的是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太多人不感兴趣,视而不见,没有好奇,没有探索之心,甚至百无聊赖,转而去依赖一些低级趣味。
上一学期代了一学期研究生的课——“心理咨询理论”,遇到了一群让我眼前一亮的学生。有一半学生是来蹭课的,我的条件是他们要一起完成作业和课堂汇报任务,他们都同意了。就这样,研究生的课可以有9个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次。40个课时很有限,但他们的努力和认真确实也感染到我,即使课程结束,他们还在跟我保持联系问我一些关于心理咨询师学习与成长方面的问题,虽然成为心理咨询师,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能感觉到我们在同一层次上的联结,这让我感到温暖。我真心地希望他们会最终成为我的同行。
我想起一句话,叫作“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装睡,说明他没想醒,怎么可能唤醒。这样想来,我就不再那么纠结企业培训的效果和学员不同的投入度与学习状态了。在孩子教育中,在咨询中,我总能比较好地做到把责任还给责任人。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容易受到人气和场域的影响,总期待着我看到的好东西,别人也可以感受得到,至少愿意感受一下,其实自己很清楚这种推己及人的方式是认知偏差。修行不够,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