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上半场解决的是信息的不对称,让信息流动起来,
下半场则要解决信任不对称,让人链接起来。
还记得,发小闺密曾跟我说:“艳艳,你与人打交道总是第一印象把对方预设为善良的人,毫不设防地推心置腹,并以为是以善对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你想象的那样。”
是的,我这三十几年确实是这样过来的,改变不了。
这个过程,我必然受过委屈,遭遇过失落和挫折,但是,更多的是结下很多善缘。
那些委屈和失落,并没有让我改变什么。
过去之后,我可以很快净化掉,而且越长大越能够理解别人的所思所为,了解到每个人背后的辛苦和不易之后,我便更少抱怨什么。
我一直说,要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要站在现实的基础上坚持理想。
现实与理想,在我的天平上,的确【理想】这一侧会更重。
对自己,对社会环境,对未来,我有很理想的构思。
我时常在想,
如果社会环境都是完全的信任关系,
那我们的效率会有多高,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会有多么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都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
每个人之间无需设防,
整个社会诚信而文明,
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安全喜乐。
这样的社会,的确就是中国式众筹中提到的未来社会。
中国式众筹要解决的就是信任不对称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信任危机极其深重,
比如家里小孩不敢单独给保姆看,夫妻双方只能忍痛割爱牺牲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顾及家庭,周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解决信任危机,我觉得需要从包容、理解开始,需要从停止对别人妄下判断开始。
5月份在新精英上课时,春雨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千万不要随意评判一个人,你不是他,怎么了解他所处环境的全部真相?
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这样的结论极有可能是片面的。
即使是自己亲眼所见,也很有可能是片面的。
比如,金字塔,大家都认为是三角形的,其实金字塔的侧面是三角,而底座是四方形的。
回到春秋时期,摘录一段小故事: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
现今的人们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知识,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
一定记得这样的教训,即使自己亲眼所见都未必是事情的全部真相,何况道听途说?
解决信任危机,奔向美好社会,从我们自己开始!
相信美好,即使受过伤,也依然在伤口愈合后继续信仰美好,这是自我净化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变美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