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秦淮河上桥很多,但不是金陵门下客,很难一一游到。我去过南京三次,每次都是行色匆匆浅尝辄止。夫子庙一带应该算秦淮河景点的核心地带。你拜一拜孔子,出得庙来,眼前正对的就是秦淮画舫码头。游画舫要晚上才有意思,华灯初上,坐在画舫里,六朝古都金粉烟水,星星点点,尽收眼底。白天的话,应该还是要逛步行街为主。沿着码头向前溜达,不远处左转,就是文德桥了。

文德桥其实很有看头,这桥在秦淮内河里大致居中,承上启下,站在石桥之上放眼远眺桥的两边,前面是江南贡院和桃叶渡,后面是李香君故居和来燕桥。桨声灯影,楼台林立,风景有一种纵深感。走下石桥不远处,就是乌衣巷的巷口。在这里是看不见朱雀桥的,它们之间还有段距离。所以刘禹锡诗前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是一个很奇怪的视角,可以说看得见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就看不到乌衣巷的夕阳斜,中间另有景物相隔。我斗胆猜测是为了表述上的需要,乌衣朱雀,两两相对,文德和乌衣实在靠不上,念着也很别扭。文德桥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它这边是孔夫子和江南贡院,象征功名利禄。走过文德桥,就是烟花柳巷,就是爱与自由。一边是酸文人捧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昼夜苦读,另一边也是李香君柳如是寇白门,夜夜笙歌,隔江犹唱后庭花。所谓的“君子不过文德桥”,君子们真的不过文德桥,哪里还会有秦淮八艳的传说呢。

乌衣巷是一条窄窄的巷子,地面石头磨得发亮。走进巷子,两边院墙高耸,院门紧闭。庭院深深深几许,看不到墙里秋千,听不到墙里佳人笑。仰望向天,只看见切割成方形的蓝天,当你信步走过去,走过转弯处,想发一段思古之幽情的时候,你发现巷子到头了。旁边是一家脂粉店,再往前是公共厕所。边上就是挡住车的铁栏杆,抬头望,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你走过的百八十步,已经跨越千年岁月,从东晋走入了现代。

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不露痕迹,写出了人世沧桑和物转星移。昔日高楼深院的豪门,如今已经寂寥无人,燕子飞走了,飞进了寻常人家的宅院。这只是我的理解。事实上,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注解。比如,可以理解为王谢家族还住在这里,只是已经零落衰败,成了寻常人家。也可解做:王谢家族早已曲终人散不知所如,这里住进了别人。往日栖居豪门檐下的燕子,现在只是寻常人家的燕子了。

我不太同意诗一定有统一的解释和唯一的答案,除非你听见诗人亲口说出来。诗所以是诗而不是别的,就是它的诗意,诗可以写实,亦可不必写实,可以直笔也可以曲笔。写个散文或者小说,你一定要有几要素,张三拿着斧头去砍人,你一定得交代清楚,有是非因果。否则别人睡不着觉。诗不必如此,它允许留白,留有想象空间,让读者的现象进行填充,情怀得以抒发,让读者借助你的表达去浇自己的块垒。这才是诗的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写过这样一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
    光明自在行阅读 2,887评论 0 1
  •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1]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王谢:指...
    古诗新读阅读 432评论 0 2
  • ——品读古诗《乌衣巷》与《桃叶歌》 自古以来,秦淮河不仅是南京历史的见证,更是传说中六朝繁华的活标本,今天我就来说...
    细雪飘阅读 377评论 0 1
  • (一) 梁遇春先生回忆徐志摩,讲一个夜里他用一根纸烟向朋友点燃的烟取火,说道:“kiss the fire。” 吻...
    北海道章鱼酥阅读 744评论 0 6
  • 冷眼旁观虚伪的恶鬼 扭曲的空间折射着黑 欲念时刻引人沉醉 颤抖,恶心,绝望的轮回 黑白颠倒,血月西坠
    范范子诗阅读 2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