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金庸的《笑傲江湖》,就提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讲的是速度的重要性。
互联网环境下,很多事情讲究速度,是否能快速发布新产品抢占市场先机,是否能快速推广普及到大众群体,是否能快速学习到新技能,都是时间赛跑中的权衡较量。
大学时代,写个论文,得翻阅N多资料,深入透彻研究,再花上几个月打磨,才能输出。如今工作中的现实情况,则是很难有这种完整的可以心无旁骛去研究的一段连续时间去专门学习新技能,因为一切发展太快,能不能快速上手和输出成果才是盈利企业考虑的重点。尤其是一些走在创业刀尖上的公司,更加难以容忍员工的学习周期过长,导致无法快速为企业创造收益。但如今各行各业知识体系五花八门,技术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所以能不能快速学习新技能并加以运用,通常会成为考验员工能力的关键指标。
很多经验之士都有自己的学习套路,这个方面并没有标准固定模板,适合自己的就好。在适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调优则更是锦上添花。下面就分享我自己的套路。
Step1 观全局,识大体
学习一项新知识前,先了解该领域,弄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因为通常对于新领域,人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所以定义一个学习主题,清晰理解这个主题的全局性,虽然只是概括的,不需要多么精细,但也对于找到最好的学习方式却是大大有益。
另一方面,提前了解全局也有利于自己对学习的方向进行判断,为后续的学习过程提供基础。
Step2 定义清晰的目标范围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学习也是无休止的。但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下去快速学习一门技能,就必要要清楚自己想要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有哪些。怎么找到这个范围呢?
二八定律,大家应该都知道,说的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都是次要的。引申的例如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说明其实任何一件事的核心,只占很小一部分,要学习的知识范围也是如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不能抓住关键目标和范围就是决定学习结果成败的关键。
例如想学习摄影,那把目标细化下,是想学风景摄影还是人物摄影呢?假设只有一周学习时间,没办法都学的情况下,先选择学习人物摄影。人物摄影的核心在哪儿呢?查阅资料发现是对光线的控制。那不如这个学习计划的目标就定位为学习人物摄影中的光线控制?所以,第一眼看到学摄影这个想法只会觉得这个范围好大,摄影涉及到的知识基础和技巧许许多多,不知从何下手。那经过层层分解递进分析,找到学习内容中的关键点,细化为清晰明确的目标,学习结果自然就可控。
Step3 边学边做,输出
通过第二步明确学习内容后,紧接着的就是真正去学了,如今的学习渠道也是十分方便快捷,各种互联网途径/线下书籍等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个中间最重要的就是专注于之前制定的目标范围,不要扩散,因为一旦发散会造成很难聚焦在目标点上,耗费时间精力,导致在预期的时间里无法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当然不能仅限于看资料,这种学习方式最徒劳无功,一定要边学边动手,尤其是技术类的,看再多空的文字知识记在脑子里并不会有什么实质结果,必须要能动手把学习结果输出,才能真正形成知识体系在大脑里的良性循环。例如新学Ruby语言,看完基础知识,马上动手输出个“hello world”,效果自是不同。
学习过程中,配合输出是巩固所学内容的直接方式。输出有很多种,例如给其他人培训讲座,或是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学习总结,亦或是动手实践一个具体的demo。学习知识的过程,有入有出才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最佳展现,因为这个过程穿插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与被动的单纯接受他人信息是完全不同的阶段。
Step4 巩固加强,查漏补缺
针对第二步定义的目标范围,检验第三步学习成果,发现有未理解或遗漏的关键点,及时查阅相关知识,补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用新学到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继续巩固加强甚至扩展,以此方式利用20%的新学知识范围解决该领域80%问题,也算是卓有成效。
这个过程是可以循环往复进行的,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按这个套路,把一门新技能快速转化为己所用,纳入自己的知识库自然不是难事。
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终究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解锁新技能的时候不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