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没事!”
“唉~有什么办法?”
“让我一个人待会儿”
……
每当说出些类话语时,心底的无奈、焦虑、失落等情绪总会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起,让人烦躁、无力。好想找一个人倾述一下,这些生活的烦恼,好想有个人就能告诉我们最终答案。
情感咨询的需求,历来都存在一个很大的市场,而且一直在增长着。
每当我们心灰意冷、失落、恐惧、疑惑时,都会使我们产生咨询需求,寻找一个好的答案。这些答案,对我们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还记得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吗?书中的他们,每当心灰意冷时,也在做着跟一样的事情。
/01 我不知道我的选择对或错,希望你能告诉我
「鱼店音乐人」克郎,
三年以来对音乐的追逐,始终没有向好的发展。在被专业人不看好,被亲戚朋友鄙夷的,只能以“音乐梦”几个浅白得字眼,温暖自己这些年走的路。但被现实生活压力得挤压,不得不质疑自己的选择。
克朗知道杂货店早已是空房子,更不会有人住在那,还回复这些信。他心里的追求和现在之间的挣扎,榨干了他的思绪。那晚的他想听几句话,让别人来告诉他,自己所选择的,是对还是错。
「绿河」女士,
怀上一个孩子,有违世俗道德的身份。她很爱这个孩子,也知道世俗容不下这样的孩子。但她身上的那份爱,让她难以割舍对这个孩子的选择,应该要生下来吗?
最后她选择寄信给杂货店地浪矢爷爷,想听听这个陌生人的意见。
杂货店爷爷的儿子,看完信后的第一反应是在社会道德上最正确不过的做法,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的解决方法。
「鱼店音乐人」和「绿河小姐」是迷茫的咨询者,就像我们看着“鸡汤”文时,迷茫的样子。最现实的答案谁都知道是什么,但总想从别人口中得温暖的答案,或者迫切想找到一条改变的捷径。
当你听到别人说的答案,能正好击中您的痛点,并愿意鼓励你,鼓舞你,推动你,你会兴奋,也会感激。我想,他们只是正好说把你脑海里能想的东西,再讲给你听吧。
可能是共鸣感造就你的愉悦,但却不像似一个像样的答案。
/02 我想我会认真回复,但我害怕的是建议是错的
杂货店的浪矢爷爷因为癌症不得不住院。在偶然下,他在报纸上看到了「绿河小姐」车祸“自杀”的新闻报道,生还的只有她那个奇迹般身还的孩子。
作为回信人的他狠狠地质疑自己,如果他这些年的建议或者是鼓舞,给人带来了不幸,他是天使还是恶魔?
突如其来的自责,愧疚,在恐吓着这位两鬓斑白的浪矢爷爷。浪矢爷爷他很害怕,他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他只是一个比人多活了几十年的人罢了。自己选择了这么做,帮助别人解决烦恼,是对的,还是一直都是错的。
最后他,坚持要回到杂货店去。他想等待那些回信,希望那些咨询过他的人可以告诉他,这些回信是对的吗?
生活里的情感,谁能说得准呢?能百分之百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没法百分之百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
说一些苍白的话,在个世界上99%的文字,转化率都极低,说白了,都是废话。可能一篇文章看完后,只是毫无感觉或是三分钟热度,某些道理也并不会在我们脑袋里停留太久。
/03 我希望你能告诉我是对的。
不,这只有你能告诉自己。
在书里,「鱼店音乐人」依然在音乐的路上流浪,或喜或悲。离开的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杂货店前演奏他自己的那首歌,还是想证明一些东西。
杂货店很神奇连接过去和未来,在1980年演奏的克朗,听众却是那三个属于2012年的叛逆青年,也是一直给克朗回信的人。
那三个孩子因为知晓克朗未来的遭遇,回信告诉他:
在孤儿院的一次慰问演出,意外的火苗最后包裹着整座孤儿院。他在拯救蜷缩在墙角的孩子时,离门口不到10米被倒塌的房梁压在底下,哭哭啼的孩子惊慌地冲出孤儿院得救了。
一口一口的一氧化碳吸引了克朗的肺部,他走不动,也爬不起来,身体开始抽搐,留下最后一句话:
“爸,我这样算时留下了痕迹吗?虽然打了败仗。”
眼角泛着泪光,睡去了。
「绿河小姐」也并不要带着初生的孩子去自杀,一切都只是意外。那天绿河小姐如往常一样攥足干劲工作,从早到晚。
为了救治正在发高烧的孩子,只身开车去医院。但疲惫感撑破了她的这个躯壳,倦意在一把吧把她逼进了死亡。
浪矢爷爷并没有回答绿河小姐到底时该不该生育这个孩子,而反问绿河小姐,为了孩子的幸福,不管碰上什么事是否都能忍受?
孩子生下来了,她是抱着一定要让孩子幸福的决心才把生下来的,每天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
「鱼店音乐人」和「绿河小姐」他们最后的决定,跟寄信前的选择也是没有改变,无论哪一封回信,也不见得是多有说服力。
浪矢爷爷和三个叛逆青年给出的答案,就连他们本人也都会产生质疑,如果给别人带来了不幸,那该如何?
但这个过程,「鱼店音乐人」和「绿河小姐」他们好像找到了某些寄托,坚持着原来的方向,用自己努力过、走过的经历告诉自己对或错?
我们是否也曾有那么一种熟悉的感觉,听了别人的答案就一腔热血上心头。无论别人的答案是否要我们放弃最初的选择,而自己做出的决定依然是最初的选择,
/04 我们寻找的那是什么样的答案?
东野圭吾先生在回顾写作过程中,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
谁都不可能知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又会有怎样的质疑,是否还能坚持如初。
想这么多,也是没用,这本书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解忧杂货店》的主编张锐先生谈到,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书中传递出的世界观,或许是“找回信仰”;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故事中众多可能性的原因,或许是“选择”。
书中,多个故事交织在一起,他们最后不一定都能一帆风顺,但依然坚持去做,在一开始就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这些都无关对或错的答案问题,重在是他们从别人角度里,看清楚了那个自己。找回那个自己最初的那份信仰。
减肥时最开始那个执着的热情;每天坚持夜跑一小时的那种决心;在荒漠中寻找一滴水的欲望……无论是热情、决心、欲望,都是我们最初选择做某事时的强烈信仰。
我们会无奈、焦虑、失落,只是我们在这漫长的斗争中,流失了那份信仰。我们寻找的也并不是什么样的答案,就是很简单的一份感觉,带有强烈欲望的一种感觉,还有一种重拾信心的回归感。
当你有了选择的时候,请再给自己找回这份强烈的信仰,就如爱一个人的那样强烈,就如你在生命的最后一起狂妄,用尽终生的力量去拉近,你能做到的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