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0.5.17,晚上10.34,记录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开学前最后一次混乱的记录。
写论文
从五一前完成了信息科技的一份计算思维设计后,近期完成了一篇比赛的论文,最初想在五一写完,后来一拖再拖,到了截稿前一周开始确定主题,写文章。
从去年第一次失败地参加了一次文献综述的论文评比后,我对文献综述一直心心念念,觉得今年一定要再参加这个,争取写的好拿个奖,所以在四月中旬就参加了文献综述的培训,培训的过程让我对文献综述的专业度有了新认识,所以一下子感觉文献综述是一座大山,压死我了,所以从那次培训结束五一开始我就一直在想我要以什么主题做文献综述,主题清晰,内容详实,且要有含金量的作者压阵。我越想越没有头绪,甚至想放弃一直在继续的合作学习的主题,转而去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表现性评价等等主题。甚至在临近一周时,想确定主题为合作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综述,但又觉得这个主题并不能深入,都是泛泛而谈,所以最终放弃文献综述,去写主题征文了。
主题就是以我的机器人课为载体,将去年开始我对机器人课的理解和思考以及课堂实践进行了梳理。在过程中,从把什么都往上堆,到经过刘老师的建议后,变成有理论基础,特点突出的有主题有内容的一篇文章,里面的所有东西,可以说涵盖了我近1.5年多学习和2次公开课堂实践的成果。
当我去年第一次写出机器人课程思路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写的特别好,一气呵成3000多字的论文一个晚上没有停顿地就写完了,这种感觉让我特别爽。但是今年当我再拿出当时的文章,就觉得思路ok,内容就实在糟糕,结构散乱,文章主题不清晰,甚至可以说如果别人没看过我的课,这个文章看不懂要说啥…
所以这大概就是不断思考和迭代的过程,一篇好文章不是通过一个晚上的一气呵成,而是需要不断沉淀和修改后的精心雕琢,经过千锤百炼的修改和实践,才能产出真正的精华和有价值的东西。
所以学习不能停,动笔也不能停,这是下一次我写文章的起点,也是我课堂实践的起点。
工作杂事
1.教研活动:探究2次,快哭了。一次是主题式综合活动,一次是网课的课例分享学习。
2.拍学校防疫九要诀的视频:根据文字稿做视频脚本,根据脚本拍摄,修改视频
3.备课:备课永远是消耗我时间的,做各种学习视频,最近尤其忙碌,手机修图、手机剪声音,手机做ppt,各类凡是家中没有电脑的,也要有学习的途径,所以…现学现做各类学习微视频,导致最近手机做视频加字幕做的特别溜。
4.植物码书:无底洞的工作…一个人拍照片,学习植物,还要兼做公众号编辑,完成所有的对外植物的展示,真的是很大的工程啊…26/90+,我已经想原地爆炸。
5.加入了计算思维的核心研究小组:真是荣幸又激动,看到了他们前期的成果,觉得特别卢和严谨,实在太厉害了,小白学习中,只能仰望他们。
今日不痛快
今天同事跟我说了,别人跟她说的我的一件事,这件事是从我办公室老师的嘴里说出去的,当时听完一愣,觉得有种感情被欺骗的感觉,我傻愣愣地毫无保留地说自己想说的内容,在别人看来,只是一件可以和别人八卦消遣的事情。
要么是我太把这件事当回事,小题大做,要么就是我太天真,以为别人会和自己一样守口如瓶,不嚼舌根。
不过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听到,作为第二次,让我对办公室的那位同事的不喜欢又加深了一分,以后说话不能那么老实说心里话,虚虚假假,也许才是办公室保护色。
在今天得知这个消息时,其实那位同事还说,她想提醒我,不要乱说话,以防自己的名声被他搞坏了。从这点上看,我其实也没少在别人面前搞坏他的名声可能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形象,所以我自己对他的言论也变得更不守口如瓶了。所以我也要反思自己,以后不聊八卦,不说人长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后,晚上又想了想,我是否会真的介意自己因为这样的事而搞坏了名声。但是转头一想,他说的是事实,确实有这件事,确实有当时的说法,确实有我自己的选择,我的选择也许在一些人看来,真的是有一些“坏名声”的嫌疑,所以这么说来,我也是功利的,既然这样,我还怕什么坏名声呢?我又不是圣人,在做选择时,首先综合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样的“坏名声”,有什么不可?
所以最后想说,所谓名声,是他人之口,我堵不住。但是我心里的口,只能因为我的诚实对待而开,不做欺骗自己的事,不想违心之事。遵从我心,守住本心。既然为师,纯净地坚守自己的这颗初心,按自己的节奏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