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数日的借书行动昨天不仅实现,且整个过程感觉还不错,那就将这快乐的借书之旅详细记录下来。毕竟,借书是要还的,还必须继续借下去。
昨天早餐后,我便着手下午的安排,先到农商行去“拯救”再度被拉黑的ETC,让其能生活在阳光之中。然后去商行对面的市文化中心,去咨询一下借书事宜。
午休后,便携带好所有的证和卡,向老板(伴)借用她的“宝马”,可她说前胎没气。让我开自己的车前去。不愿借就直说,干吗还要找“理由”。便“赌气”地说,那我走过去。她觉得太远,劝我开车去,我坚持走,反正今天徒步的目标还没有达成。
距离的确是远了一些,走到农商行,已经接近5公里。将处在“黑暗”中的ETC“解救”出来后(关于如何处理ETC的事将另文描述),便毫不犹豫地走向对面的文化中心。
走进文化中心的大院,觉得一片迷茫,面积太大,不知道图书馆在哪个区域。那就走中间好了。很幸运,走进中间的区域,便见一女孩正骑车准备外出,便上前询问图书馆如何走。不知道她是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还是经常光顾中心,她很熟悉其内部的分布。她让我前行左转上楼即是。表示谢意后,我向她说的方向前行。
不到5分钟,我就来到了图书馆的大门。防疫人员查询了我24小时的核酸结果和征程码后,让我扫了另外一个二维码进行预约,说是每天限流500人,好在今天是第一天开放,人不多,还有指标。
得到只有预约成功后才能进入的要求,我询问,是否只有预约成功才能进入期间,他们告诉我,只要不是节假日,一般都没有问题。那挺好,我现在时间很自由,根本敷衍在节假日给大家“添乱”。我回答道。当然我还询问了他们的作息时间,便于确定今后光顾的时间。
走进馆内,我依照过去的传统方式,去找总服务台。服务台里的人员告诉我,用身份证直接到终端上先办理借书证。当我正在纠结不知道怎么办理时,旁边走来一工作人员,指导我操作。在缴了100元的押金后,借书证便跳出来了。
取出借书证,便再度询问文学类书籍的所在区域。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我走进文学馆。见我到来,工作人员主动询问想借什么书?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野葫芦引》的第三、四部——《西征记》和《北归记》。他在系统里查阅后,便带我走向书箱存放的书架。找到书籍后,又指导我到借书终端办理了借书手续。
看到借书既方便,又快捷,便忍不住提出一次可以借多少本的问题。工作人员回答:两本。还好,我在他问我借什么书时,只提出了两本的要求,否则就会得到被拒绝的尴尬。
想到当年在学校站讲台时,一次想借多少就多少,以前借的未还清,便又去借一堆回来,那才真叫方便、惬意。尽管那时借的都是专业类书籍,并未全部通读、精读,浏览得多,但随心所欲地借,拖拖拉拉地还,还享受不交押金的贵宾待遇,任凭是谁都要嘚瑟一番吧。可惜,那好日子一去不返了。
借完书出来,防疫人员主动给我塑料袋,让我把书装越来,心中升起一丝暖意。毕竟刚刚到农商行解决问题时,扫码、查体温、二次查验健康码后,还要让我登记,我未予接受。办理业务后,系统里便记录了我的所有信息,再登记一次,除了为难一下顾客,还能有什么意义?同脱了裤子放屁有什么差异?何况那登记的信息,在登记册上公开展览,那里还有隐私可言!
大概借书是在第二次解决ETC被拉黑、被“刁难”之后,前后的对比差别太大,更觉得农商行管理上的“别出心裁”,本不想纠结那被二次拉黑的奇葩过程,因为我与农商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丑不可外扬,但一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便有了恨铁不成钢的难耐。明天,我将自揭“家丑”,将ETC被二次拉黑的原因和过程说出来,就当我发挥监督作用好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