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 跃动时光里的向阳生活
---滋养师生身心的大课间课程
校园里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锻炼,是微时间里的大教育,它以身体运动为纽带,实现了对师生生理、心理、社交的全方位滋养。对学生是体质的增强和人格的锤炼;与教师是健康的守护和运动热情的重拾;予校园是活力的注入与文化的凝聚。它是课间休息的延伸,更是五育并举中体育育人的微观实践,让教育在动起来的过程中,真正回归滋养生命和成全成长的教育本真。
---题记
对于每一个工作在校园的员工来说,工作日的大课间既是每位师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校园里一个尴尬的存在。因为它夹在严谨的课堂之间,仿佛是时间的缝隙,广播操的机械,跑圈的枯燥,让本该活力四射的时光,蒙上了一层应付与疲惫的阴影。在日常的现场观察和师生访谈中,我不禁反思:这宝贵的30分钟,难道只能是身体的简单放风?不,我坚信,大课间应是一片成长的旷野,是强健体魄的练兵场,也是释放天性的游乐场,更是涵养精神的气质园。能否将这宝贵的每日30分钟从可有可无的间隙,变为全校师生一日之中共同期盼的跃动时光,让每一个生命在运动中向阳而生呢?基于校情,我们团队探索出了一条以育人为内核,以课程化与生本化为驱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三进阶的大课间30分钟改革路径,即“一芯双驱三进阶”大课间课程育人模式。
01 一芯:回归大课间“育人”内核
任何形式的创新,必须要有“灵魂”的价值引领:从体力消耗到生命滋养。我们团队多次进行头脑风暴,召开专题研讨会,让体育老师、班主任、甚至学生代表共同对话。我们探讨主题为:除了锻炼身体,大课间还能带来什么?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之下,我们眼界大开。大课间必有的队列要求是纪律规范的练习场;广播体操是学生们精神面貌的现场再现;集体游戏是团队精神的凝聚地;特色写字操是校园文化自信的展示窗等,这些都是情绪压力的释放阀,更是师生情感的联结桥。班主任老师在班级队伍前和配班老师在队伍后,都随着音乐和大家一起锻炼身体,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体育锻炼风景线。因此,我们为大课间共同赋予了一个鲜明的理念:活力与优雅并存,规范与自由共舞。它既有跑操的昂扬斗志,也有写字操的沉静气韵;既有统一指令下的整齐划一,也有自主选择时的个性飞扬。如此共识成为了大课间我们师生行动的总纲领,浸润在每个日常,不管是雨雪天气的室内操,还是阳光明媚的日常,大家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大课间的活动真好,可以舒筋活络,缓解久坐疲劳”老师们说道。
02 双驱:课程设计和生本参与双轮并进
为了不让大家感到大课间是“鸡肋”,于是我们团队立足校情,依据大课间体育运动纲领,基于强身健体之需,我们通过课程化设计与生本化参与两个驱动轮,确保大课间内容丰富、形式动人。
通过设计大课间课程,构建营养均衡的内容体系。学校将大课间视为一门正式的隐性课程,进行系统化构建,内容上追求“三段式”营养配比。规定动作是主食,确保基础锻炼效果。包括广播操,以比赛、视频教学等方式提升质量;科学化的跑操中融入口号、变换队形,赋予节奏感和仪式感。特色动作是特色菜,彰显学校文化。作为书法特色校,我们创编了NR书法写字操。在富有激情的音乐伴奏下,学生以身体为笔,用律动模仿点、横、竖、撇、捺的笔势,既活动了关节、颈椎,又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汉字的结构之美与书法的气韵流动。自选动作是自助餐,满足个性需求。鼓励教研组、班主任、学生自主创编趣味体能课程。将跳绳编成花式节奏游戏;利用敏捷梯、小栏架等进行穿越火线体能挑战;甚至引入八段锦、花样跳绳、武术、跆拳道、五禽戏等传统养生项目。这份课程菜单,学校各班可定期轮换选择。
师生齐参与,点燃“我的大课间我做主”的投入感。学生不是被动参与者,而是课程建设的同盟军。学校定期向师生征集“金点子”,举办大课间活动设计大赛。被采纳的方案可以以学生名字命名,以喜报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知晓和广泛参与,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人翁意识。在体育组老师的帮忙下,我们会设立“体能挑战王”“最美领操员”“创意之星”等多元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当班级学生发现自己班级的授课老师都能与他们一同锻炼,或参与比赛,或带头领操。当老师们不再是场边的监工,而是汗流浃背的队友,师生的情感纽带在此刻紧密联结,关系越来越融洽,运动的快乐得以倍增。在我们的大课间现场,我总能看到很多老师和学生一起律动的一帧帧美丽画卷,如此和谐的师生一起运动的画面,不正是“五育并举”的真实再现么?
03 三阶:分学段的“三动”进阶成长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需求随年龄变化,大课间课程必须因“龄”施教。
趣动·启蒙的低段(1-2年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基于游戏化和情境化的创设,将跑、跳、钻、爬融入“小动物运动会”“彩虹伞”等集体游戏中。广播操教学采用模仿小动物等趣味方式。特色操以简单、形象的律动为主。时间安排上可采用多餐少食,即活动一会,休息一会,保持他们的新鲜感。
能动·养成的中段(3-4年级),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技能化与合作化形式,开始系统进行花式跳绳、篮球运球等技能练习。跑操要求队形整齐、口号响亮。特色写字操要求动作到位有力度。大量引入需要小组协作的竞赛项目,在“接力闯关”“团队跳绳”等运动中深化规则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悦动·超越的高段(5-6年级),提升体能水平,塑造坚毅品格。以提升体能和运动挑战为形式,为其设计符合他们身心及年龄特点且更具挑战性的循环体能训练,跑操追求距离与速度,特色写字操要求展现力量与美感。通过设立领袖岗位,让学生担任体能教练、裁判,培养其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引入个人运动目标设定与达成计划,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为确保这片旷野生机勃勃,让运动的热情持续沸腾,我们用制度护航确保工作的务实高效。①雷打不动保障大课间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确定室内和室外活动,并科学规划、分区使用运动场地。安全是绝对的底线,所有活动前有热身,后有放松,定期检查器械,进行安全教育,购买意外险,让师生能放心、安心地投入运动。②对全体教师进行大课间课程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让非体育学科老师也能自信地组织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讲述大课间的精彩故事,展示师生风采,营造“以运动为荣,以健康为美”的校园文化。③将大课间组织成效纳入班级和教师评优评先体系。定期举办“体育节”“校运会”等集中展示成果。将成熟的课程内容,汇编成册,附上视频二维码,便于持续推广与迭代。
教育是唤醒与点燃。当清脆的哨音划破长空,当整齐的脚步声与心跳共振,当书写的气韵在举手投足间流淌,当师生的笑声在操场上空回荡……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割裂的课间,而是一幅全员参与、全息育人的生动图景。在看似短暂的30分钟里,我们强健的不只是体魄,更是阳光般的性格、坚韧的意志与和谐的关系。值得每日坚持的大课间30分钟,如晨光中的诵读一样,终将汇聚成滋养孩子一生的磅礴力量,让他们真正成为身心俱健、充满活力的,向阳而生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