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人民网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
5月16日下午,一位妈妈王某骑电动车带15岁的女儿上街买菜。途中,妈妈突然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在玩耍时意外打碎花瓶,还割破了手指。
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大哭不止,王某又担心又着急,立刻调转车头往家赶。因急着回家,车子逆向行驶,被执勤交警拦下。
王某当时情绪激动,觉得自己逆行又没发生事故,只是为了节省时间。被交警拦住,不但耽误了时间,还要缴纳罚款。于是跟交警大吵大闹,不愿接受处罚。
最终,在一番争论无果后,王某还是缴纳了罚款。
目睹整个过程的女儿,回到家中心情难以平静,于是提笔专门给执勤交警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道歉信,代妈妈道歉。
许多网友看后,为小姑娘的行为点赞、打call:“年龄虽小,承担的责任却不小”,“00后的典范”,“有这样优秀的女儿,这位母亲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是啊,如此懂得尊重规则、体贴他人的孩子,是值得开心和骄傲的。
可是对于孩子的妈妈,我却有点替她难为情:自己理亏还跟交警争吵,已经不妥,并且这一切还当着孩子的面,真是生生地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这则新闻里,孩子反而成了家长的“老师”。孩子用自己纯真无瑕心灵中成长出的价值观,给不守规则的家长,上了生动的一课,引领着家长的反思和成长。
02
表哥是时间观念不强的人,骑电动车上班送孩子上学时,经常闯红灯省时间。
有次跟他们一家三口一起骑车去逛街,走到十字路口是红灯,表哥骑着车并没有停下来,只是稍微减速观察一下其他方向的车不多,就直接加速骑了过去。只留下好像很傻的我,在等着绿灯亮。
等我过了路口,追上他们,站在电瓶车踏板上八岁的小侄子对我说:姑姑你骑的好慢啊,我们超过你很久了!
我撇撇嘴说,那是你爸爸闯红灯了,所以你们才跑到前面去。
没想到小侄子接着说,我爸爸每次都闯红灯啊,姑姑你可以跟着我爸爸闯红灯,这样跑快点。
还有一次,表哥表嫂忙,让我去学校接小侄子放学。
我接到侄子后,拉着他往天桥那边走,从天桥过到马路对面等公交。刚走两步,侄子拉我站住说:姑姑,不用走天桥,太麻烦了,我带你走近路。
说着,侄子就拉着我趁没车的间隙跑到了马路中间的栅栏边。他猴子一样利索地攀上栅栏,准备翻过去。
我赶紧一把拉住他,说,怎么能翻栅栏,马路上那么多车,危险的很!谁教你走这条路的,不要命啦?!
侄子抬头看看我,皱着眉头说:我爸爸接我的时候带我翻的,他说翻过去很近。
真真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表哥日常生活里不自觉的一些坏毛病,正在渐渐地“遗传”给他儿子。
孩子最初并不懂得社会的规则制度,但他们有一定的自学和模仿能力,父母作为他们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孩子的模仿对象。
身为父母,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给孩子以正面的影响。恶习满满的父母,想要培养出品德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孩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愿提升自己的父母,只会拖垮孩子的进步。
03
前一阵子,老公的同事邀请我们去吃饭。席间的两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叫仔仔三岁半,一个叫可乐三岁。
一开始,两个孩子都乖乖坐在妈妈身边,等着开饭。开始吃饭不一会儿,仔仔和可乐的不同之处便显露出来了。
仔仔坐在凳子上左右扭动,总嫌地方不够用,双手抱住妈妈的胳膊摇晃着说,妈妈我要吃虾,妈妈我要吃肉,妈妈我不吃青菜,我要喝饮料……
仔仔把妈妈指挥得团团转,等到自己的盘子里摆满了吃的,他反而一扭身跳下凳子跑到爸爸身边去要手机。
爸爸说现在大家都在吃饭,不能看手机。立马,仔仔就变脸了,大喊大叫“我不吃饭,我要手机”,还作势要大哭。
仔仔爸无奈,只好拿出来手机给他。拿到手机的仔仔,熟练地解锁屏幕找到动画片,开很大声音看起来。
再看坐在对面的可乐,拿着勺子,想吃什么让妈妈夹过来放在碗里自己吃。吃完一样,再要别的。一直吃了近二十分钟,可乐扭头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玩儿一会儿。
确定可乐吃饱后,妈妈把他抱下凳子,叮嘱就在屋子里和门口玩儿,不要走远。
等到可乐去玩了,仔仔的妈妈一脸羡慕地问可乐妈妈:嫂子,你们家可乐是怎么养的,吃饭好乖,也不迷恋手机。你看我们仔仔,真是一点都不听话。
可乐妈妈笑着说,我们也是费了好大劲才培养的习惯。我和他爸首先约定,吃饭的时候我们自己不能看手机,同时跟可乐也说好,如果想玩什么东西,吃完饭才能去玩。小孩子要教育,让他一点一点坚持,慢慢地他就知道了这是规矩,大家都得遵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期望孩子勤奋,就要先严格要求自己不偷懒;期望孩子守规矩,自己首先要遵守规矩;期望孩子爱学习,就不要自己一下班就追剧打游戏。
只有自己先成为了更好的父母,才能培育出更好的孩子。
04
近两年,原生家庭这个词很火。许多人都在反思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而当下的父母,正在为孩子经营着原生家庭。
对于一个孩子,若原生家庭只是抚养他、供给衣食住行等等物质层面的东西,这只会让他的年龄和身体长大。
想要孩子精神和心智成长,需要父母与孩子互为师生,共同进步。父母教育引导孩子,孩子吸收知识化为己用,并且又反过来带动着父母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满足成长的需要。
介绍“股神”巴菲特的记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中说:“成功的人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
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保持这样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孩子的榜样,作孩子成长路上合格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