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学习体会五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的第93天(加上打卡鸭21天),开始阅读第五本书《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的第二章《一种恐惧文化》的《教师内心的恐惧》、《令我们恐惧的认识方式》、《不要害怕》三节。
教师内心的恐惧
我们只有认清了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学生的恐惧。否认自己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就会抵制在别人身上看见的任何东西——尽管这些东西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
学生发出的经常是恐惧而非鄙夷的信号。我还没有学会解读这个信息,就草率地把太多学生打入“来自地狱”的另册——而直到我理解了自己对于来自年轻人评判的恐惧,我才学会去重新解释它。
尽管我恐惧和无能,但我对生成关系的渴望,我对“不要分离”的呼唤,还是感召了他。认识到这一点,让我对自己没能关照好其他学生的内疚感减轻了一些:我与一个学生相连的热情以某种方式到达了他那里,并且最终使他能够开口讲话。他讲话的时候,不仅在表达他自己的需要,也在表达我的需要——我与成长中的一代学生的生活保持联系的需要。
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往往让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通过提供款待,一个人就参与了所有人可依赖的社会结构的无穷尽再编织。这样,给客人的礼物变成了主人的希望。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产生一个更亲切地款待教师的世界。
教学中令人高兴的事情之一是它提供给我们的不断与年轻人相遇的机会,但是,任何在最后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可能最初都感觉像个祸害!如果我们明白了我们会像学生害怕我们一样害怕他们,我们会更有可能走过灾祸到达幸福——然后会为服务于年轻人的创造力而学会解读他们的恐惧,以及我们自己的恐惧。
令我们恐惧的认识方式
有一个事实滋长学生和教师们带入教室的个人恐惧,那就是教育深深植根于恐惧的土壤。我心目中的恐惧土壤是我们很少提到的:它是我们占支配地位的认识方式,这种认识方式被如此强大的傲慢所推动,以至于人们很难看到在它背后的恐惧,除非人们能记起傲慢经常掩盖着恐惧。
在客观主义看来,主观本身是最令人恐惧的敌人——一个装着信念、偏见和无知的潘多拉盒子,一旦它的盖子弹开,这些东西就会扭曲我们的知识。
认识就是我们如何跟未及的他者建立关系,与我们未接触的缺乏知识结构的客观现实建立联系。认识是人们寻找联系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相遇和交融,这些相遇和交融会不可避免地改变我们。在最深层次,认识总是共同分享相互联系的。
如果我们敢于走出我们的恐惧,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控制的幻想,而与世间万物形成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更充分地关怀、参与我们自己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而不是受控制欲望的驱动去行动。这种联系性的认识方式——其中爱取代了恐惧,共同创造取代了控制——是一种可以帮我们恢复相互联系能力的认识方式,而相互联系的能力是良好的教学所依赖的基础。
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恐惧,如果它是这个意思,我们会把它当作华而不实的告诫而不屑一顾。它不是说我们不该有恐惧,而是说我们不必置身心于其中,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论点。
当我是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年近60,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明显相对的东西总是在圆环中相互追逐:爱和恨,笑和哭,恐惧和渴望。我们对联系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又渴望联系及其所带来的舒适。惧怕与渴望的情绪相互追随,同样强烈。我们付出了种种努力,通过切断联系来保护自己。人类的灵魂在不断地呼唤联系:“啊,别分离……”通过把我们自己沉浸在这呼唤中——这呼唤正徘徊在我们恐惧的前前后后——我们就能够进入那个本来就存在于我们之中的圆环。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居高临下批评学生,看到学生的各种缺点,唯独对自己的问题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自然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问题才能够洞察学生的问题,否认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会抵制善意的提醒,放弃改正缺点、完善自我的机会。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教师要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勇于改正,千万不能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