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第二天的惯性,希望可以维持,按个性应该没问题,因为习惯了有始有终。今天想从“加班”说起。
这段时间以来,下班时(一般都会是20点至21点之间),经常会看到hr的妹子们在加班,或是在电话面试或预约,或是在对人力资源数据做分析和汇总。今天也不外如是。不禁让我看向了遥远的义乌,不知道义乌的茆桢,是否就着辣椒酱,边吃米饭边看简历,还想着晚上要不要打几个电话约一约节后的面试。
对于hr来说,招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工作,有很多从业者第一个接触的岗位就是招聘。容易做出成绩,也容易挨骂。
细细想想,单从招聘这单一职能来说,渠道无非这么几个:网络,现场,校招,内推,媒体,猎头,定点,专场等等。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渠道涌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技术展现手段,但是本质还是没有变化。所以,在我的概念里,怎么去满足需求不是一个技术和方法的问题,而是思路的问题。
今天和一位子公司总经理“闲扯”了很久,我提到,其实用人需求是可以预测的,而且每年大体变化不会大,周期也差不多,所以招聘工作可以有很强的节奏性,提前性,计划性。可能会有很多人来反驳,说需求是变化的,随机性很强,要求也会不一样,新增和补缺时时刻刻都有出现的可能性。。。。等等等等。我不否认,这是对的,而且也是不可预估的。但是怎么把不可预估的随机变量变成可预估的一定范围内的随机变量?
我的答案是,深入熟悉业务:熟悉业务的节奏,熟悉业务中人的变化周期,熟悉外部市场中相关人才的流动趋势,熟悉不同时期各种招聘渠道的成功可行性。。。。。把业务不同时期的变化,分解为企业内外部人的变化,提前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予以预测和分析,去预防人的变化对业务的不良反应。
应该有人会说,这很理论,也想得很美好,但是做起来很难吧,而且也会失败。
我只想问一句:我们想不想改变不满的现状,想不想解决问题,想不想让自己更有成就感更有收获。如果想,那么就去改变,因为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但是成功了呢?你会得到什么?
墨守成规,维持现状是人的通病,勇敢地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会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