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对中华传统道德最大的印象是,无论什么道理,它总是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句话来告诉你的。而爱刨根问底的我,总是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个故事说明道理是这样,这条道理就能成为普世准则呢?因此我常常觉得古人对道理的论述是缺乏说服力,不完备的。
另一个观察是,孔子和儒家建立的诸多道德,有的传下来了,有的却没有,那么哪些传下来了呢?哪些没传下来呢?传没传下来的依据和准则是什么呢?如果找到了这个准则,我们是不是能更好的普及道德呢?
因此衍生出一个思考,西方基督教的道德通过人死后面临上天堂和下地狱的审判,通过这个科学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准则,帮助基督教的道德确立了其根基和合理性,因为你不这样做,就会下地狱。这个设定无疑是非常聪明的,它解决了有关道德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即为什么要遵守道德?
而反观我们的文化,中华道德承诺的是遵守它,你就会成为圣人。这样问题就来了,那如果我不想成为圣人,是不是我就不用遵守这个道德了呢?或者我明知自己成为不了圣人,是不是我就有侥幸心理了呢?这是我们道德解释的一个重大漏洞,即它的根基合法性没有被确立,而且“成为圣人”也不是每个人必要的,相反每个人都会死,都会面临下地狱和上天堂的审判。
我们的法律也存在同样的漏洞,法律的最高惩罚是死刑,因此我们常常看到知道自己已经快死的人,无视法律,肆意妄为,因为此时法律的根基对他而言已经无意义了。
我们今天要想更好的传播道德,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确立其合法性与合理性,而不是通过讲一个故事或者总结一句名言或者押韵来证明它的正确性。而对此我觉得一个可能的思路是借助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比如《自私的基因》中提到的,人类所有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自身基因的延续,因此我大胆猜想,所有能传承的道德是否迎合和这一需求,那么如果我们能进一步从这个角度思考,或许现代科学能帮我们的道德建立”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