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93-441
上一章将到信息不对称,人既要相互合作,又要防止互相欺骗。本章从这个视觉出发来解析企业的本质。
1、 工作or创业:这个命题经常被提出来做权衡对比。工作意味着放弃很多自由,还能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己单干更随性,那为什么还是很多人选择企业?主要是因为交易费用大小的博弈。企业中每天跟熟悉的同事工作,配合度也高,而单干的话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冲突等,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必须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会权衡沉没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关系。企业的存在最主要是因为团队效应,当把一组资源,凑在一起,所产生的效用比单个资源的效益更大,这就是团队效应(组合效应),在日常生活化中也同样存在,比如两样菜色搭配、舞台表演、健身锻炼等。经济学家认东西组合后,为团队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会无中生有产生一些新效用。
那作为一个团队,如何判断单个成员的贡献率呢?谁的功劳大,单个成员的收入取决于他对团队的边际贡献。这又是隐性的,无法单纯从表面上识别,只能通过KPI或者其他制度进行考核,从而让能者多酬,从而再次激发单个成员的边际贡献。
2、 资本和劳动力,谁适合当老板(亦可理解为领导者):
用三个原则来说明:在企业中,是资本家强还是劳动力强?答案是弱者当老板,怎么理解?像前面的例子,加盟店更容易欺负总店,因为加盟店的各种行为举止会影响到品牌,所以总店是弱者,同时它为了保护权益,才会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此来加强自身地位,消弱加盟店的地位。
资本家创办企业要发展,他必须有建好的工厂、生产线,资金已投入进去,沉默成本已经出现,没有退路;而劳动力企业关门与否与他们无多大关系,顶多换另一个老板。所以资本更容易被欺负滥用,而劳动力更容易偷懒。现在企业文化越来越多种多样,也更人性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劳动力利益向资本利益看齐。这是第一个准则。
第二准则是区分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专用资源指高度依赖于所在企业平台的资源,比如汽车制造工程师、餐厅厨师,专用资源需要在特定平台上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离开现有平台,他们选择的余地就小了,所以他们更关心企业的成败;通用资源指无论放在哪个企业平台都能发挥差不多功能,收获差不多资源的人,比如保安、清洁员。
第三个准则固定收入和剩余索取:能够明确衡量价值的人用固定收入,难以用固定方法衡量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当自己的老板,比如投资者、企业经理人等,这种就用剩余索取的方式,拿企业剩下的收入。
3、同工同酬是否可行:竞争之下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趋于消失。比如男女找个100元的工作,假定所有老板都喜欢男工,那女工就剩余。但是老板又同时喜欢钱,这时他招一个廉价又优质的女工做同样的事只需80块,成本降低,竞争力就提升了,其他企业也会运用同样的方式,所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趋于减少和消失。
再来看同工同酬是否可行?假设必须支付同样的报酬,企业会招什么条件的人?具备经验丰富、能力强、团队协作等是首选,所以那些竞争力比较弱的人就失去竞争优势。这就回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严重的话,在同工同酬下很多弱者连工作都找不到。
还有一点是否实施最低工资法,需求第二定律提到,人是有弹性的,当价格过高时,会寻找其他对策。如果实施最低工资法,企业劳动成本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增加机器的投入,或者搬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这时人工劳动需求就减少,就会导致失业。同时这种情况也会剥夺穷人自立自强的机会,道理类似上面同工同酬下的举例。
市场经济中,特别是在中国劳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采用何种薪资制度,不仅关系到能否使更多人就业,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分工的协调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能否稳定向前发展,所以必须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