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并评估其固碳潜力,是为森林经营提供精准数据的关键环节,能够帮助制定有效措施以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具体而言,通过分析固碳速率较低且固碳潜力较高的森林的属性(如树种组成、林龄、结构和立地条件等),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抚育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森林的碳吸收效率,还为决策者在碳中和目标下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估算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一年)内森林碳储量的变化量。估算方法主要包括 时间序列法 和 时空互代法。
- 时间序列法: 适用于对某一森林进行长时间序列观测的情况,通过连续监测数据直接计算碳储量变化。
- 时空互代法: 则适用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的区域,尤其是人工林。这种方法通过选择邻近区域中具有不同林龄的样地,模拟未来生长阶段的碳储量变化。为确保估算的可靠性,应选择树种组成、树木水平分布、数量以及立地条件相似的样地。
估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分别对应为、时间的碳储量。
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及机制》书中,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适用于森林碳过程模拟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模型,该模型由描述植被-大气-土壤之间的辐射、水、热交换过程的陆面物理过程模块、生物量计算模块、土壤有机碳分解和转换模块组成,以预测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速率。但奇怪的是,我无论去中文学术网站还是google学术,我没看到近些年关于固碳速率构建模型的研究。倒是看到了关于中国、中西部温带植被区域森林固碳现状、速率的科技成果,但是没有文章。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评估
在现有森林面积不变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评估以该区域该树种最高碳密度样地作为参考进行评估,方法包括:现实固碳潜力估算、理论最大固碳潜力估算。
现实固碳潜力
现实固碳潜力是该区域该树种同龄组最高碳密度样地为标准估算的碳储量与现存碳储量的差值。
但这一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如果某一林分刚进入中龄林阶段,其较低的碳密度可能是由林龄偏低导致,而非林分质量较差。
公式如下:
上式中为该树种该龄组(如幼龄林)林分的现实碳吸收潜力,为该森林的面积,为该该树种在该龄组最高碳密度,为该树种该森林现存碳储量。
理论固碳潜力
理论最大固碳潜力指某一林分在理论条件下(成熟阶段)所能达到的最大碳储量。
- 自然林的理论最大固碳潜力:顶级阶段森林碳密度与当前自然林平均碳密度的差值,乘以自然林面积。
- 人工林的理论最大固碳潜力:成熟人工林碳密度与现有人工林平均碳密度的差值,乘以人工林面积。
但是我认为这些方法估算结果是理想条件的值,其忽略了气候条件变化和可能发生的自然干扰(病虫害、风灾、火灾)的影响,也忽略了立地条件、生长环境的影响使其难以达到最高碳密度,并会导致达到最高碳密度时间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