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洁与AlphaGo(阿狗)的第一战已经落下帷幕,人工智能阿狗大师以1/4子(一目半)的优势赢得比赛, 此中具体情况已有各路国手大师讲解, 本人并不会围棋,在此不做评论。 不过,好玩的是,在开赛之前,柯洁在微博发表感想,其中提到“可它始终是冷冰冰的机器”以及“与人类相比,我感觉不到它对围棋的热情和热爱。对它而言...它的热情——也只不过是运转速度过快导致CPU发热罢了。”
真是如此么?
在目前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的情况下,人类的优势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行业也正在受到巨大的冲击。之前奇葩大会上李开复所讲的很多职业都会有机器代替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共识。而人类目前能找到的唯一安慰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无感情无意识属性了,柯洁的有感而发就是代表之一。不过本人想反问一句:何为意识和情感?人类的意识和情感又是从何而来呢?人工智能以计算机为载体,由各种各样的算法构建;人类以肉体为载体,人类意识思维由神经元网络的电脉冲集成传递来构建。这两者有什么本质区别么?
当然,目前人工智能的各类算法都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虽然它们已经能针对特定的任务给出十分优异的结果,但我们始终不能称之为有意识有情感。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机器意识的可能性吧。
人类,甚至是各种生物的神经元网络,是意识产生的基础。每一个神经元的电脉冲发送或抑制都是一个物理化学反应的过程,但当这个网络足够复杂足够大时,整个神经元网络的群体性行为就变得有意识。 你要从A点走到B点,这个过程本身都由你的脑部神经控制运动神经控制手脚来完成,你可以将此过程算作无意识。而对于为什么要从A点走到B点,以及选择哪条路径,要用什么姿势移动,甚至移动的过程中你的所思所想,这些也都由同一个神经网络同时产生,而这些是要算作意识的。对于机器,拿打印机做例子,你打印同样的文件,不同的机器打出来都会有细微的差别的,但这些差别大部分无法被人类识别,夸张一点来说,这是否能被算作每台机器各自的偏好呢?而当这些差别和偏好被整合在一个大型的机器上面时,这个大机器的行为是否能被算作有意识有情感呢?
目前,如阿狗这样的大型人工智能项目,都是有一整个团队的工程师协作完成,并且单单是CPU,GPU运行单元都好多个,每个人写程序时的偏好和那个零部件的细微差别整合在一起是否就造成了阿狗大师喜欢用三三式这个特性呢?
其实我也不能很确切的说这就是意识,我也远不能说阿狗就有了情感和如柯洁一样的热情,但你不能不承认机器意识甚至机器情感有产生的那一天。
而当那天到来的时候,人类是否会因为失去了所有的优势而感到悲哀呢?也许可能人类唯一的欣慰就是制造出了比自己更强大的“物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