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我的第1次考研征战之旅结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的五味杂陈,其中的感慨万千,我要用文字表达出来。考研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我的起点。我要连续7天每天写一篇考研体会,也算是给这次考研画上一个想完美但不太完美的句号吧。
第一篇
我的老乡张雪峰说的一句话,觉得挺有道理,他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说的白一点就是选择大于努力。
关于考研的选择,其实我在儿子上大一时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我还根本没有考研的想法,主要是针对儿子的。是儿子的选择,直接决定和影响了我的选择。
儿子在高二期末考试那一年,考了我们全市第201名,分数是648.5分,我对儿子的高考充满了期待和自信。恰恰是高三那一年,儿子的思想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觉得高考没用,大学没用,上学没用,几乎就不怎么学习了。至少在我来想有三个月没有在学习状态,甚至出现了轻度抑郁,曾经有两次离家出走。别说考个好学校了,就是能够去考试,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儿子在高中那一年是上了我市的重点高中,这所学校只收500个孩子。也许是儿子的根基好吧,他高考那一年,还是勉强上了一所双一流高校。他高考那年英语打了135分,恰恰被录取的也是师范类英语专业,我也是满怀希望他能够在这个优势科目上考研。又出乎我的意料,他上大学以后突然对英语没了兴趣,对日语却产生了新想法。刚上大学前两天,我就花17000元给他报了个日语辅导班。也是没想到,他零零散散的学了两年,结果第1次参加日语专业等级考试就获得了N1证书(分1~5级,1级是最高级),其中日语阅读理解得了个满分。
以我对儿子的规划,我只是希望他当一个普通英语老师就行了。也许是当时报考志愿的想法和现在的想法不一样吧,儿子更期待在日语上有所发展,我想也跟他小时候看日本动漫有关。他向往的大学是日本京都大学,而且他说从大一开始就在为此而努力。
为了能让儿子选择一个好的日语学校,我是没少下功夫。将八大外院和日语非常突出的学校都收集了个遍,包括报录比、复录比以及985 211、双一流、双非等院校全统计了个遍。我这个当父亲的是尽到力了,但给儿子发过去的时候,儿子根本没看,好像一张废纸一样。现在想想,我知道儿子心中其实早已经有目标了。当时我是希望他报广外,这是全国比较好的日语学校,只是双非而已,但是儿子根本就没往这处想。
儿子从他备考的那一天起,就学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课程,理所当然的他最终报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语言文学东南亚文学研究方向。
其实我本来没有考研究生的想法。通过与儿子的日常交流,感觉他压力很大,心态波动很大,对我的感触也很大。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儿,应该是在儿子高二那年,我跟儿子说过一句话,我说,儿子你考研那一年我也陪你一起考。正是因为这个想法,也是感觉儿子情绪不能波动太大,所以我不想当陪伴者,我想当参与者,陪着儿子一起考研,一起去经历考研这个过程。
因为我上大学时学的是汽车设计专业,就是工学类的,这么多年几乎专业课都忘光了。我在研究生网上整天的研究专业,研究学校。我考研的选择地区是明确的,因为儿子要考上海,那么我也要理所当然的考上海的高校。
比较来比较去,我觉得上海财经大学更适合我。一是我在企业这么多年,从事的是经营管理工作,作为一名高管层,我接触跟工商管理有关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二是我本身英语有底子,我记得1996年高考那一年我英语打了127分,这些年虽然忘了,但是拾起来还不是那么困难的。三是相对来说,写作对我来说还是我的优势科目。除了数学不太好以外,其他科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也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吧,我报考了上海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现在想来,我还是挺明智的。
我在考试时逻辑方面耽误了很多时间,结果当我抬起头看看表时,还有半个小时考试结束了,而我两篇作文还没有写,我那个时候脑袋懵了,手忙脚乱的,第1篇作文也没有把字写全,第2篇作文几乎没有写,这也导致我这次考研可能的失败。其实写作是我的优势科目,我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拉了我的后腿。
不管怎么样,第1次考研之旅,就这样结束了。我无悔我的选择,为结识那么多优秀的小伙伴而自豪。
Never give up, anything is possible.
I'm sure I'll be go ashore in my graduate exams next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