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有段时间,因为和舍友的时间安排不同,有时我会自己一个人去吃饭。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习惯。虽然我找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但还是瞬间和周围三五结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经常一边吃一边开始胡思乱想
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没朋友?
会不会觉得我性格不好?
会不会觉得我这个人有什么问题?
想着想着碗里的饭都不香了。有时候遇到熟人那更是有种窒息的感觉,生怕被别人发现,于是就“哐哐哐”三下五除二,迅速地把饭吃掉,然后端盘子走人。
而现在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回想当初的这段经历,真的觉得自己很傻很可爱:吃个饭而已,我居然给自己支了个内心挣扎小剧场。
01
首先,我们要知道,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
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天生都有一种害怕与群体相背的恐惧,群体对于个体而言,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群体压力。
当我们的行为与大部分人都不同,那种与群体相对的压力,就会让我们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为了追寻那份归属,我们会不自觉地在意别人或者群体地认同和看法。
自然,当我们害怕自己“不合群”时,就会想着抱团取暖;当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时,就会变得不敢独自行动...
而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群体中,每天都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们不断得和他人接近、交流、交往、合作、融入…所以要想完全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是不可能或者说是极少发生的一种情况。
我们没办法完全忽视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因为外界反馈(或他人的看法)是我们自我评价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与人交往的一部分。
只关注自己,不在意他人是一个伪命题!
而我们在意他人的眼光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罢了。
02
虽然产生这种情绪是很正常的,但要知道当自己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时,就容易形成对现实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陷入“狭隘视野”的怪圈。
什么是“狭隘视野”呢?
狭隘视野是由卡伦.莱维厅提出的一个心理学观点。
即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有的东西和自己身上的问题,而忽略其它的重要因素。
也可以把他想象为一个人将自己的“视野”缩小,只关注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之处。
打个比方:比如你在公众场合说错了一句话,结果在接下来的一整天,甚至是好几天都在烦恼,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的失误这件事,并且不停地为自己说的这句话而感到后悔。
又比如,当你一个人来到食堂吃饭,在成群结队的人流中,你发现,好像有几个人正朝你的方向看来,于是,你开始觉得尴尬窒息,认为他们一定觉得自己是个不合群的人。(也许他只是在看你身后的帅哥美女~哈哈)
“狭隘视野”就是自己对事情和自身,不合理的认知与评价,也是纠结,焦虑,后悔等等负面情绪的制造机。
说白了,就是过度纠结!钻牛角尖!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自己的一个经历。
记得大学有次考试,我被抽中为发言人来汇报我们小组的作业情况。
因为自己很少当众发言,所以当时心里老慌了,在讲的过程中,总是觉得自己有这个、那个的问题。
一会想着大家会不会觉得我讲的不好啊,一会想着我的声音会不会太小啦,一会看到老师低下头了,就觉得自己肯定是哪里讲错了。
结果就是越讲越虚,导致自己的状态被情绪影响到,难以集中精神去发言。
我想说的是,当陷入“狭隘视野”的思维的时候,自己的过度的想象就会带出一连串的负面情绪,以至于我们要分出很大部分的精力去处理情绪,难以集中于当前的事情。
但是,让我们想想,这些想象真的都是事实吗?
我们在别人眼里,真如自己脑海中刻画的那种形象吗?
现在请你试着换个角度思考下
你真的会记得别人所经历的尴尬或者难堪的场面吗?
你真的会在意那些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做事的人吗?
你会从头到尾的去观察那些独自一人的一举一动吗?
恐怕这些场景在你的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罢了。
而所有的纠结情绪,都是自己的想象和对事实不正确的推断搞得鬼!!
03
叔本华曾在<<人生的智慧>>中这样描述道
许多人总是把别人的看法看的头等重要,他们关注别人的看法更甚于关注那些在自己头脑意识里,与自身有着更加直接关联的事情,这样,他们把自然的秩序颠倒,别人的看法好像是他们的现实部分,而自己意识中的内容则成了理念部分。
我想告诉你,其实一直关注你的就只有你自己,别人并没有想你想象的那么关注你。
在这个社会中,大家都很忙,每个人每天都要处理不同的事情,大家总是在无时无刻地切换自己的关注点,而很多事情都在不停切换中,淡忘了。
要知道,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哪怕我们有时短暂的成为了焦点,但人生的聚光灯不可能永远打在你的身上。
所以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将原本应该关注于自己身上的精力,过多的放在他人的身上。
并且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陷入“狭隘视野”的怪圈时,也要注意停止自己过度的想象。
保持理性的判断,才能最快速度的恢复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重新分配到该注意的地方。
04
那么要怎样跳出“狭隘视野”的困扰呢?接下来我想给你介绍3点小建议,希望能够对你有些帮助:
1.自我暗示
当意识到自己又开始在钻牛角尖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及时把自己拉出负面情绪,提醒自己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
记得我有次因为一件小事又开始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就马上对自己说:“看!这是狭隘思维在作祟!”说了几遍后,我的情绪居然就真的放松了很多!!心态不纠结后,很快地也就把这件事给抛却脑后了。
从那以后,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主观想法对人的影响,有时候情绪和状态的好坏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心态对了,什么 就都对了。
境随心转,不要小瞧暗示的作用哦。
2.质疑判断
不合理认知源于自身对事物的不合理判断和归纳,当陷入“狭隘视野”时,我们可以通过及时质疑当下的结论是否理性和客观,来避免被负面情绪冲昏头脑的情况发生。
比如,我们可以问问自己
这些想象是真实的吗?
别人真的会在意吗?
我又忽略了自己本应关注的点了吗?
要知道,理性的态度可以揭穿感性思想的谎言!
所以在自己又开始过分纠结的时候,一定不能让情绪控制住自己,尽量保持一个理性的头脑。
3.纵观全局
当意识到自己陷入“狭隘视野”时,要跳出所纠结的事情本身,扩大自己的“视野”看待事情全貌。
出错时可以想想自己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可以从错误中得到哪些经验。
将这所纠结的事情看做一次人生体验。
想想有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然后马上动手去做。
要知道如果只局限于不足本身,只会让自己被无意义的情绪困扰。
4.关注自己
在进行以上三个步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后,就要及时的收回自己的精力,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更需要分配的地方。
上班的好好上班,学习的好好学习,该追剧的追剧,该看书的看书,想交朋友就积极去融入群体,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用的新技能…
世界上有这么多有趣好玩、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何必要把自己纠结在不必要的情绪中浪费时间呢?(真是费心又费力呀!)
总得来说,要跳出“狭隘视野”,就要放大自己的视野,质疑自己当下的判断,合理的看待事情,公正客观的评价事实!!
05
朋友,到最后我也想告诉你,在我们的生命中,人来人往,人靠近,又远离。
不管是家人、朋友或是爱人,最终一直陪在身边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一定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每个人生命的主角都是自己,所以,自己和自己玩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恰恰相反,应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