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下雪这天你出嫁了,还好重庆不是每年都下雪,这样我就不会想到你已经长大成为了别人的妈妈,只知道你还是需要我关怀需要我保护的小孩子。是不是每个母亲都这样口是心非,她们口中的舍得都是心中的舍不得?
下雪这天你出嫁了,还好重庆不是每年都下雪,这样我就不会想到你已经长大成为了别人的妈妈,只知道你还是需要我关怀需要我保护的小孩子。——题记
老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结婚、贺寿都要在大年三十前要完成,正月初一之后家家都要准备年夜饭,从初一到十五,一天不落下。
我是一家人里第一个回到老家的人,看着熟悉的街道,莫名觉得安心,这也许就叫做归属感。我理所应当地代表我们一家人开始走亲访友。
参加的第一个宴席是婚宴。新娘的是儿时的玩伴,比我大上一岁。父母双方都是在外打工,交情很好,所以我叫他们舅舅舅母。只是后来她不知怎么就辍学了,提前步入社会,渐渐的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直至不再联系。记得上一次见到她已经是五年前,见到她也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很客气地嘘寒问暖,祝她幸福的话。
她和舅母的关系一直很僵,母女之间从不聊心底话。舅母对她的态度就是恨铁不成钢,总是对她又打又骂,认为棍棒底下出人才。后来舅母生了个弟弟,更无暇关心她,她也一直习惯舅母对她的置之不理,所以什么事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和几个男生称兄道弟,还有现在的奉子成婚。
老家的人管出嫁的前一晚上叫送豆,就是请女方的亲戚在晚上吃一顿,然后长辈对女子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舅母也是从很远的地方嫁过来的,只有至亲才能赶到为她的女儿充场面。
我悄悄问舅母:“她就这样嫁出去了,你会不会舍不得?”
舅母一边清点嫁妆一边说:“我啷个会舍不得,她早点嫁了我就不得再操心了,哎,还有几床铺盖嘞?。”
我调皮地说:“那明天别个把她接起走的时候,你莫哭哦!”
她好像没听到我的话似的,转过身对舅舅说:“那个糍粑够不够大,装它的筐筐准备好了没有,还有那些下力人的红包钱还是多给点。”
出嫁在早晨的八点钟,婚宴的正席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这边叫送饭。新郎进门接新娘前,要给岳父岳母做保证,然后牵着新娘给他们敬酒,再将新娘背上车。
舅母还真没哭,看婚车开走以后,又忙着去招呼亲戚朋友。
嫁到婆家之后的第二天,新娘要带着新郎回娘家,这叫回门。舅母早上六点打电话让我去帮她煮饭,说是她的手受伤了。我迷迷糊糊地到了她家。
她正指挥着舅舅做菜,舅舅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这时候却很是听舅母的话。看到我来了,舅母把我拉进房间,打开几大包袋子,我走近一看,全部是糖。
“燕儿,你见识广,看看这几种糖哪种是最好的。”
仔细看了一下,每种糖都是百来块一斤的,而且还有好几种都是我们本地买不到的。“舅母,你买这么多糖干啥子?”
“他们回门不可能不带点东西回去撒,回娘家啥子都没得,到时候要着婆家笑。听说勒种糖好些,是你们舅舅专门到成都去买的,我们文化低,就让你来看看。”舅母从一个看起来很昂贵的包装里拿出一颗糖。
看到真么多糖,眼睛都花了,就说:“不然你每种都装点好了。”
“对头哈,还有勒个酒也可以让她带回去给亲家公,勒还是别人送给你舅舅喝的,听说好几百一瓶喏!”
新郎新娘回门之后吃完饭就必须走,不能留,不能回头。舅母在饭桌上一直给女婿夹菜,说:“我们女儿是有点不懂事,以后还是要对她好点,二道吵嘴了,能不动手还是莫动手哈,多吃点,慢慢吃。”新郎只顾点头。新娘没吃多少就不吃了,舅母说:“死丫头,多吃点嘛,慢点吃,吃饱啦就走,我不留你。”新娘无奈地说:“哎呀,我不想吃就是不想吃嘛,烦得很。”
“等下门口拿包糖和酒要记得带走,莫忘了,记到起。”
“嗯嗯,要得,你吃完了没有啊?”她看向新郎。
“好了好了。”
他们走了之后,我就帮着收碗筷。在厨房隐约听到客厅里的舅母说:“哎呀,勒个死女,手机都拿脱了,我给她拿起去。”舅舅一把拿过手机,“我给她拿起去。”
洗了碗之后,舅舅回来了,“你舅母呢?”
“在房间呢吧!”我一边回答一边往房间走去。看到一个坐在床上弓着的背影,我走到她身旁坐下,她一页一页地翻着相册,“死女儿,怎么这么着急长大啊,这本相册都还没给你,还好重庆不是每年都下雪。”
整本相册都是新娘的照片,出生、满月、百天,每年生日,哭的笑的摔倒的,还有些是从她的朋友圈里保存再洗出来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中洋洋洒洒地飘起了雪雪,重庆难得下雪,突然想将这个消息告诉我妈,拨通了电话:“妈妈,重庆下雪了!”
真的啊,你多穿点,莫冷到了,你勒阵在哪里。”
“刚刚从舅母屋头回去,妈妈,如果我以后别人把我接起走了,你会不会舍不得啊?”
“有啥子舍不得的,嫁了好,免得我操心!”
“那你那天莫哭哦!”
是不是每个母亲都这样口是心非,她们口中的舍得都是心中的舍不得?
作者:重庆理工大学李艳